而谋杀任何阻挡他得到王位者。
在下一场戏中,理查碰见了他新近刺杀之对手的美丽未亡人安妮。安妮痛恨理查,诅咒他骂他为恶魔,但是丑恶如他、有罪如他的理查,却发动了一场精心漂亮的引诱大戏。他说因为安妮美得令人窒息,自己无法自拔地爱上了她,所以必杀其夫将她夺取。接着理查跪下,拿出自己的剑递给安妮,让她杀了自己。安妮拒绝了,于是到这场戏结束时,混杂了阿谀和自怜手段的理查赢得了安妮的芳心。
这场引诱戏让我们看到理查的情圣一面,但为何他又说自己不是呢?因为他需要借口来掩藏自己对权力的野心。
要写出复杂、多层次、又可信的对白,首先必得分辨人类行为、动机和借口的分别。然后用他们表面有意识的借口,让他们没有理由的行为说得通,来隐藏角色潜意识的动机。
◎通俗剧
形容词“通俗”
指的是过度——尖嗓、渲染之暴力、哭哭啼啼的情感,或接近色情的性场面。另一方面,莎士比亚的《奥赛罗》充满谋杀级的妒嫉,萨姆·佩金帕之《
日落黄沙》电影诗化了暴力,斯蒂芬·桑德海姆之《小夜曲》[96]检验了痛苦深沉之情感,还有大岛渚之杰作《感官世界》沉溺于直白的性场面,它们都不是通俗剧。
早在俄狄浦斯挖掉自己眼球时,伟大的说故事的人就已经着手寻找人类经验的极限。二十一世纪的艺术家继续这项使命,因为他们知道人类本质之深度和广度是没有止境的。你可以放在角色身上的行为,相信我,人类都已经做过,超乎想象地做过。
通俗剧的问题,不是过度表达,而是缺乏动机。
当编剧将场景填满了戏剧性的起伏,让焦灼显得致命;当他让角色掉下眼泪,使挫折看上去像悲剧;或当他强迫角色生命中的行为超乎真实,我们就称作品为通俗剧。
所以通俗剧的对白不是用字遣词的问题。人类本来就可为所欲为,畅所欲言。如果你想要角色用热情、乞求、亵渎或暴烈的方式说话,最好让动机与行动相配。行为与欲望平衡之后,那么下一步就问问你自己:我的角色该直接还是含蓄地说明其行动?
比较两个版本,说“砍掉他头”
的场景:假设《权力的游戏》有这么一个情节,两个国王打了一场长久的浴血战役。高潮来了,胜利的国王坐在宝座上,战败的敌人跪在他脚下,等待判刑。朝臣问国王:“您待如何?我王。”
国王喊道:“打断他每根骨头,
皮层烧得焦黑,剥下来喂给他自己吃,挖他的眼睛,砍他的头!”
又或者朝臣问过后,胜利的国王看着手指甲,轻声说:“把他钉死在十字架上。”
这个钉十字架死法的潜文本与前者一样可怕,但哪一种回答显现更强的力量呢?那个可怕、严厉过分的咆哮,还是那句简单、含蓄的“钉十字架”
?
两者兼有角色个性,但分别是怎样的角色呢?第一个回答暗示,国王羸弱,完全情绪失控;第二个国王强势,情绪稳妥。通俗剧中动机和角色绝不分离,让一个角色跳下悬崖的动机,对另一角色而言,甚至不能让他离开沙发。所以动机和行动之平衡对每一个角色来说都是独特的,必须在角色内在真正有感受时再行动。
CHAPTER07
语言瑕疵
◎陈腔滥调
陈腔滥调就是那些我们看过太多遍的场景,行为是可预测的,对白未出口我们已经会背。
陈腔如滥长的芦苇,长在懒惰编剧的脑中。有些人以为编剧很容易,于是在老故事的垃圾堆中轻松地捞呀捞,找出那些我们看过千百遍的句子和场景。
懒惰的编剧没有原创力并不出奇,但为什么勤劳、专业的编剧也常诉诸陈腔滥调?因为老套可行。我们现在已经司空见惯的老一套,在当年也是有创意的选择。
《卡萨布兰卡》中,雷诺上尉那句“抓起那些普通嫌疑犯”
的台词,仅用短短一句
话就概述了政治腐化。从那时起,“普通嫌疑犯”
就成了长达几十部字典的陈腔滥调词汇里出镜率最高的一个。
早在洞穴人时代,说故事的人就通过形容角色眼中的眼泪以表达忧伤,于是围在火堆旁的人都感受到了那份忧伤。在以前,国王旁边的议事者将敌人的军事陷阱比喻为蜘蛛网,全王宫的人于是也感受到惧怕。虽然时间过去,某些老套不再犀利,但当初这些原创发明却尖锐无比。
比方这里,一小串现代对白中常见的陈腔滥调(为了篇幅,我只列举了以英文“ba”
开首的词语):后座驾驶(backseatdriver)、回到基本面(backtobasics)、回到原点(backtosquareone)、回到原处(backtothedrawingboard)、坏天气(badhairday)、锦囊妙计(bagoftricks)、大约数字(ballparkfigure)、看你的了(ballsinyourcourt)、拿头撞墙(bangyourheadagainstabrickwall)、骂错人了(barkingupthewrongtree)、激烈混战(battleroyal),等等。
熟悉感让人舒服。有时人们喜欢用陈腔滥调因为它代表文化之延续。过去仍影响现在,童年喜欢的东西今天仍旧钟爱。因此,陈腔影响日常用语。人们喜用它们,因为不管是否老套它都能使人立即理解。因此不常用的老套会增添真实感。
但是记住:陈腔迟早会十分过时,而世界会避之唯恐不及。
要写出新鲜原创的对白,得把标准定得高一点,千万别妥协于显而易见之选。的确,千万别一开始就妥协。先把想到的第一个词写下来,再即兴写其他的,实验式地多写一些,疯狂一点,挥洒出你所有的天分,创造尽可能多的词语选择。允许你的角色说出他她头脑中出现的所有可能。沉吟每种你可想象的狂野,也许就会发现,其中一种选择尽管疯狂,却也无与伦比。
最后慎选慎选,丢掉剩下的。没有人需要看到你的次选,除非你笨到把它们遗留在原稿中。
◎角色中立语言
角色中立的对白用普遍性取代了特殊性。
当编剧用起日常陈腐的语言,他们会辩解说是为了追求真实所以对白了无生气。他们也许是对的,如果你竖起耳朵客观地四面听听,人们交谈中的确充满陈腔和老调。比方在惊讶的时刻,人们会呼叫神祇:“噢,天哪!”
然而,这种现成的句子限制了演员发挥,剥夺了他们定义角色个性的机会。
怎么办?
先问自己,如果角
色惊吓到必呼老天,他会怎么喊。从亚拉巴马来的人是不是会说“噢,上帝(Sweet,bleedingJesus)”
?从底特律来人的是不是会说“老天慈悲(Lordhavemercy)”
?从纽约来的人,会不会反而带着诅咒呼唤魔鬼“哼,诅咒我到地狱吧(Well,damohell)”
?无论哪种,找到对你角色真实的字眼,它无法适用于任何其他角色。
这种角色专属的语言我们在PARTTHREE(本书第三部分)再深度讨论。
◎雕琢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