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卑热,丈夫早夭,这是在几百年甚至几千年后都对长江以南的大片土地的刻板印象。
长江以南的大片土地气候温暖,种田一年两熟甚至三熟,是名副其实的天下粮仓。“湖广熟,天下足”
的谚语就是这么来的。
但是温热的气候造就的不只是适宜农耕的环境,还有各种各样的蚊虫疾病。这些在古老的医疗条件下难以现以及治疗的可怕存在成为了让所有人一提起就胆战心惊的存在。
但是放着这么大片适合种植与生存的土地不要,让大量的人口都挤在长江以北那些已经被大量开的土地上,实在不是一个合格的统治者应该做的事。
于是白未下达了一条关于移民的命令,即对愿意迁往南方等地生根芽的人家给予土地,免税等政策,让这些人充实南方。
政策一开始推行的并不算顺利,毕竟天下重新整合之后,很多人都在长江以北的地方分到了属于自己的土地,这让他们哪怕生活贫苦,也不愿意去南方拼一拼。
但随着第一批去南方生根芽的人传来的好消息,那样一大片土地在所有人心中的印象逐渐变了。
白未和游溯白龙鱼服来到江南,第一站便去了荆南地,担任武陵郡郡守的王团也微服前来迎接。
这个当年闹着要和鬼面军一起造反的少年也长成了能够独当一面的临民官,白未拍了拍王团的肩膀,说道:“你做的很不错,政绩我与陛下都看在眼中。”
被偶像拍了肩膀,王团幸福地差点要晕过去。他激动地说:“下官还有很多不足,还请令公不吝赐教。”
游溯凉飕飕地看着这狗腿子,只觉得这人狗腿的比二狗这条真狗还狗。
王团带着他们上了小船,船上贴心地备了吃食。王团说道:“二位公子要去乡下?那里路程不算好走,还请二位多担待些。”
游溯不在意地摆摆手:“无妨。”
说着,游溯又问:“修路很困难吗?是财政问题?”
王团立刻摇头:“回公子,财政问题尚且还好,武陵郡自己的税收就足够覆盖。问题主要在于武陵郡多山,山间修路不易,需要的人手过多。但是武陵郡现在人口不多,刨除农耕的农户,能用来修路的黔数量并不多。”
毕竟农耕才是重中之重,所以给修路工人的工钱决不能高于农户。否则无人种田了,根基就要坏了。根基都坏了,再好的上层建筑也没有用。
只是如此一来,前来修路的人数就不多。武陵郡又大,以至于哪怕他们的进度并不慢,但是比起总工程量来,还是有些杯水车薪。
白未然地点点头,却也只能说:“那便先不着急。移民的事不能着急,等这里展上来了,自然会有黔自地前往长江以南的。”
顺着水路,几人来到了一座小村庄。村庄门口有一棵硕大的梨树,看上去已经有了几百年的历史。
王团解释道:“这个村子叫做梨花村,以这棵梨树闻名的。村子地理位置还不错,是第一批修上路的村子。”
游溯和白未进了村子,便看见村中炊烟袅袅,刚刚放学的孩子在田野间肆意奔跑,老人摇着折扇看着孩子们嬉闹。
见到有外乡人来,坐在门口摇着扇子的老者立刻站起来问:“老朽是这里的三老,你们从哪里来?可有验传?”
王团立刻将早已准备好的假验传拿了出来,递给老者看:“三老请看,我等都是游学士子,是良民。”
乡三老眯着眼睛将三人挨个打量了一遍,确认眼前这三人就是验传上的人之后,才笑眯眯地将验传还了回去,说道:“后生勿怪,老朽也是奉命行事。”
奉谁的命?
当然是朝廷的命令。
验传制度就是为了防止逃犯的,白未对这方面抓的很严,因此对于老者的秉公执法当然不会有意见,只是笑道:“我等到了何处都是这般,老丈无需如此。”
老者笑眯眯地将三人请进了村,说道:“后生游学至此,我们也没什么能帮的,只要有困难就提,我们能做的都会做。”
正说着,白未忽然间看到了村里有一座祠堂,上面写着三个大字“蒹葭祠”
。
白未一愣,问:“老丈,这个祠堂是祭祀谁的?学生记得,朝廷有明令,不准祭祀淫祀。”
淫祀指的是没有过明路的祭祀,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溺婴,人祭等不合理的祭祀行为生。如果朝廷在查明之后认为祭祀过程中没有朝廷明令禁止的行为,那么就会给这些祭祀颁“祭祀证”
,表明这些祭祀是过了朝廷明路,可以祭祀的。
但是蒹葭祠?没听过啊。
谁料白未的话音刚落,那个老者却用一种很奇怪的目光看着他,像是在看什么珍稀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