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爱上中文>巫夷人家 作者九溪 > 第59章(第1页)

第59章(第1页)

看到一群傻仔齐齐伸长脖子做出公鸡的样子,还同声高吼“喔”

,越陌再也绷不住,大笑出声。同一时间,巷子两旁哄笑声响成一片,有几个半大小子还把上身探出窗子,一声接着一声打起了忽哨。

这下好了,挑水阿哥面上彻底挂不住了,水桶也不要了,一手压住斗笠,一手横握扁担,冲着几个小崽狂奔而去,几只小崽并挑水阿哥的身影转瞬消失在雨中巷陌之间……

看了场热闹的越陌心情极好,这时候兔丁和蒸糕也端了上来,正待举筷开吃,却见一个年轻人押着肇事熊仔折返了回来,挑水的小阿哥同手同脚跟在旁边。

看着年轻人,越陌眼睛一亮,正要起身招呼,却被旁边木楼上的人占了先,不知是谁惊叫了一声“这不是阿南小先生么”

,这下子热闹了,招呼声此起彼伏,一声更比一声亲热:

“南阿哥你回来啦!”

“是阿南呢,阿南你啥时候回来的?”

“哟,南仔你阿爸还好吗?”

“这可是我们的阿南小先生,是阿苏大人,看看你们都叫的啥个喔!”

……

阿苏南跟乡亲们打过招呼,又教训完熊孩子,这才上楼跟越陌汇合,都不用他们点,一道一道的菜流水样端上来,又一道一道被阿苏南强迫着端了回去。

越陌给阿苏南汇报起此行的成果。他是阿苏南一手提起来的迁移司干员,刚开始担任木关河滩游民营的营长,阿苏南看他能干,职位一升再升,如今已是迁移司河道营的主事人员之一。他此次返回前巫夷公干,是专程过去招募拥有一技专长的技能人员,结果却是很不顺利,新安坝子虽说气候温和出生丰富,但毕竟刚刚才开始移民,除了实在是走投无路的游民,但凡在前巫夷还能挣到一口饭吃的,都不愿意过来。

越陌最后很是愧疚道:“这次真是有负大人嘱托,这等优厚相待,仍是只招募到二十一人。”

阿苏南反倒安慰起他:“招不到人也在情理之中,至少不是空手而归,已经不错了。不急,慢慢来吧,过些年等到他们知晓我们新安坝子的好处,过来的人会越来越多。”

越陌摇头苦笑:“大人你是不知,很多人的家里没有半寸田,就算有个手艺又能怎样,全家老小还不是一样饿肚子?可只要看到我们迁移司进寨,马上就关门闭户,就好似我们要砸门抓人一样……我看这些人啊,但凡家里还有一个破罐子在,都不会离开。”

他自己脑子好使,两年半之前,路才刚刚修到能够勉强过人,河道营才刚刚开始招募游民,他就琢磨着要举家搬来新安坝子。他信任阿苏南,而且竺信早起的鸟儿有食吃,既然迟早都要搬迁,早搬肯定要比迟搬好,到得早,至少可以挑到一块上好的肥地不是。要知他家从来都没有田地,对于土地的执着早已经刻进了骨子里,要不是被阿苏南压着,哪里会拖到去年才搬?

可惜,跟他一样有脑子的人并不多。

两个人正讲着话,天上突然响起一声狠戾的鸟叫声,阿苏南抬头望向窗外,眼里显出一丝愠色。

※※※※※※※※※※※※※※※※※※※※

还是存稿君喔,提醒一下,明天很可能要停更一天,如果十点钟没有,那就要等后天了。

文是写出来了,主要是想要做些改动,出门在外,确实是找不出时间,还请小伙伴们谅解一下……合掌。

第88章破壳而出

听到阿朱的叫声,阿苏南匆匆赶往学馆。

十年时间,朗阿寨变化巨大,不唯是条条巷子都铺了青石板,还新增了三十余户人家,比以前大了将近一半,更比以前热闹了两倍都不只。原因嘛,一来是“技术因素”

,安装了巫力水车和人力水车,酿造石榴酒,种植牧草,这些都为乡民们增加了收入,大大降低了由打猎引的意外死亡。

二来,则是各种“人为因素”

,这个比“技术”

更加显效。

几位巫士、以及外出做工的年轻人每年都要往家里寄送银钱,直接改变了各自家庭的经济状况,不过,比起政府行为这个“大巫”

,这些都只能算作是末流“小巫”

三年前,阿苏南的一场治水演讲,彻底改变了迁移进程,让刚刚进入巫夷视线的新安坝子取代后巫夷,成为迁移目的地,此后第一件事,就是修路。

也不是没人反对,认为修路治水花费巨大,还莫如直接把人迁到后巫夷去。但是,只要反问他们一句:养着游民,难道就不需要花钱了吗?这些人即刻消音后巫夷环境恶劣,四十万移民不是个小数目,单是为新寨子选址,就需要花费两三年时间,此后还要搭设巫阵,没个五年都不要说搬迁的话,这还是以一切顺利为前提。而这间期单单救济游民一项,涉及银钱的数目就大到惊人,反正都要出钱,还莫如让游民去修路去治水,把这笔钱当作工钱放出去。

巫夷的最高决策层很快达成共识,这个路不只要修,还有修成一条可以跑马车的“水泥车马道”

,让其贯穿整个后巫夷,把新安坝子跟前巫夷连接起来,按照这个计划,没个三五年完不了工。

而自打修路开始,朗阿寨就获得了莫大好处。朗阿山再往西去即是阿南雪山,雪山的那一边,即是新安坝子,是以朗阿寨位于前往新安坝子的必经之路上。而是人就有私心,阿苏南暗戳戳使了一把力,让新建道路更加靠近朗阿寨而不是刀莱寨,于是,朗阿寨就此成为进入雪山之前的最后一个给养站点,原本深山之中的闭塞小寨子自此拥有了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直接后果即是:不说筑路营的管事工头,就是好些单身营工,拿到工钱之后头一件事情,就是找个地方大吃一顿,离他们最近的朗阿寨就此成为选。

这条新修的道路早在两年半以前就可以行走通过了,虽说离“跑马车”

还很遥远,但打那以后,朗阿寨就更加热闹了,除了冬天,几乎每个月都要接待一两批路过的移民,人数从几十到几百不等。最多的一次,足足有一千一百人,客栈和学馆差点没给挤爆,寨子里的所有人家都欢天喜地的挪出房间,赚了五天房费……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