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剧场家庭会议
从于府回到家里,一家四口举行了个简短的家庭会议。
会议内容:讨论今天于府所发生的事情
会议流程:刘氏对那些落井下石的小人行径表达了愤慨之情,对宋攸宁的外表、内在、言行等进行了全方位的赞美。
主题:有且只有一个,我的宝贝女儿是全天下最好的,所有说我女儿不好的,不是眼瞎,就是羡慕嫉妒恨。
宋明德:附议,我女儿天下第一好。
宋亿宁:附议,我姐姐世间第一好。
宋攸宁:
然后,没有然后了,宋攸宁就被赶回了绿满轩。
剩下三人就给宋攸宁寻找夫婿候选人做了讨论。宋亿宁提供了书院几个品学兼优的学子名单后,就步宋攸宁后尘,也被赶回了他的院子。留下宋明德刘氏夫妇二人继续就这个话题进行了深入而有深度的讨论。
第二天,宋亿宁回书院去了,宋明德也去了衙门。
湘安府衙于知府的值房内,黎同知、纪通判、宋推官都在。大家就最近的几桩政事交换了意见,讨论了下一步的工作。
“于大人,下官有点想法,是关于府学和鸿麓书院的”
,宋明德宋推官负责本府的文化、教育工作。
前年致仕的翰林学士嵇文瑞稽学士回到家乡,入驻鸿麓书院,被推举做了山长,嵇山长又请了两个退休的老翰林来书院做教授。一时间,湘安府的学子对鸿麓书院趋之若鹜,但凡有点权势的人家都以子弟在鸿麓书院读书为荣。书院也从一所普通的民办学校一跃成为湘安的名校。
“宋推官但讲无妨”
,于知府颔首。
“下官想,能不能把我们的府学和鸿麓书院合并"
"
宋推官的想法也太匪夷所思了"
,宋明德的话刚开了个头,就被黎同知打断了,"官学就是官学,私学就是私学,自古以来,哪有把官学和私学合并的?!"
"让宋推官说完",于知府示意黎同知.
这也是黎同知不喜宋推官的原因.明明自己这个正五品同知才是知府之下的第一人,可自从去前年宋明德到湘安府后,于知府处处倚重宋明德,政事多听从宋明德的意见.让一个小小的推官凌驾于自己这个正五品的同知之上,自己颜面何存?
"宋推官继续说,"于知府转头对宋明德说.
"下官是这样想的--自从嵇学士到鸿麓书院后,书院就因为院舍所限,到书院求学的学子,只能进十之一二",宋明德道,"我们府学却因为没有好的教谕,学问好的生员都去鸿麓书院了,府学反而学子不多."宋明德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
"是这个道理",纪通判也深为赞同.
黎同知心中不满--又来了,知府大人明显倚重宋明德,纪通判总是点头附和,只有自己这个同知是外人,象今天这样的场面,自己这两年不知道经历多少回了.
"所以下官才想,能不能把府学和书院合并起来,让府学收容更多的学子,让鸿麓书院教授出更多的优秀学子.明年秋闱,兴许我们湘安府也能出一两个进士呢",宋明德的愿望很美好.湘安府已经很有几年没出过进士了.
"宋推官的想法是很好,谁不想我们湘安府出进士呢?合并了,是府学管着鸿麓书院,还是书院管府学呢?"黎同知抛出了问题,这也都是实际问题.自古以来,没有官学让民学管着的.让府学管着书院,估计书院也不干,让他们管,怕只会把书院也拖成府学那样的官僚场。
宋明德显然早就想过这些:"下官是这样想的,名义上呢,书院并入府学,但名字不改.大方向呢,由我们湘安府管着,但具体到怎么上课,怎么管理上,我们就不参与了,由书院自行便宜行事,诸位大人看这样可行吗?"
于大人捋着胡须沉吟:"诸位看呢,本官觉得可以试一试."做成了就是政绩。不管是清明的官员还是贪婪的官吏,政绩谁会往外推呢?试想一下,在他于泰和任上,湘安府出了一位进士那场面,想想真让人期待呀!
"下官也觉得可行",纪通判也很期待,想想湘安府出进士的情景,不由得让人热血沸腾,"但具体怎么做,我们还需要好好地合计.”
几个人热火朝天地讨论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