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爱上中文>刘宋的荒唐事 > 第九十章 义熙土断(第2页)

第九十章 义熙土断(第2页)

,侨人们不用负担国家调役等便利,很快就在当地做大做强。

江南本就不大,在南北之人的相互争夺下重新洗牌。由北而来的“朱门”

侨人依据在北方作威作福的经验,不费吹灰之力的占据了大片田园别墅,导致江南的农民成为了最大的受害者,他们莫名其妙的失去了原本属于自己的土地。

民失其田,国必失其民。是以失田则无民,无民则亡国!

从苦难生活中摸爬滚打上来的刘裕很早就现了这一点,孙恩、卢循之乱之所以能够在江南兴风作浪十余年之久,就是因为有这样的群众基础。

历史既然选择了立志为穷苦之人代言的刘裕,他也将责无旁贷的担当起了这一使命。

义熙九年(413年),三月。

刘太尉上表曰:“从前,大司马桓温以‘民无定本,伤治为深’,上疏《庚戌》。土断实行之后立竿见影,财阜国丰,实由于此。但时至今日,土断颓驰,执行力大不如从前,因此,大晋朝应重新进行土断!”

此条提议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土断再次轰轰烈烈的展开,史称“义熙土断”

何谓“土断”

,即整理户籍及调整地方行政区划的政策。其主要精神是划定州、郡、县领域,居民按实际居住地编定户籍,同样缴税服役。

义熙土断的核心要义就是整理户籍,居民不再分侨旧,一律在所居郡县编入正式户籍,取消对侨人的优待,以便政府统一对编户齐民管理。

为了编定统一户籍,重新划定郡县疆界,取消一些流寓郡县,只保留极少部分,并给保留的郡县划分实土,作为交换,新获实土的侨郡县交旧州郡领导管辖。

简单阐述,便是打土豪,分田地。

此乃利国利民之计,士族隐占的私属皆被登记在册,隐匿漏户无处遁形,土断最大可能的彰显了公平。

贫苦百姓为之叫好,世家大族却为之咬牙切齿。

士族面对刘裕如此肆无忌惮的“薅羊毛”

,却没有一个敢吱声的。

因为他们知道刘裕真的敢因私藏部曲、佃客而杀人,前不久会稽大族虞亮的人头是那么真切,他们只得乖乖的配合土断的政策。

不过刘裕也并将所有的州郡都纳入土断,徐、兖、青三州居晋陵者就不在土断之列。

原因也很简单,一来此地侨人众多,土断推广难度较大,二来当地侨人大多都已加入北府军。

此举并不能说明义熙土断不彻底,因为留下这此地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意义,那就是就是留下一个光复旧土的信仰。

严格意义上来说,刘裕同样也是侨人,但与偏安江左的士族不同,他的内心一直都有大江而跨黄河,抚九州而复旧土的毕生夙愿。

王业怎可偏安东南,若有一遭,他率领威武之师光复旧土,让南下之人返回原籍,不再成为侨人岂不快哉!

国有此人,何愁复兴。

这些晋廷这一点还是拎得清,下诏加任刘裕镇西将军、豫州刺史。

无功不受禄,刘裕见到土断还未见成效,坚定辞让。甚至连同前不久朝廷加封的太傅、州牧及班剑等荣誉及特权,及皇帝赐予的黄钺一并奉还。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