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爱上中文>左传读法 > 鲁襄公十一年(第2页)

鲁襄公十一年(第2页)

秋七月,同盟于亳。范宣子曰:“不慎,必失诸侯。诸侯道敝而无成,能无贰乎?”

乃盟,载书曰:“凡我同盟,毋蕴年,毋壅利,毋保奸,毋留慝,救灾患,恤祸乱,同好恶,奖王室。或间兹命,司慎、司盟,名山、名川,群神、群祀,先王、先公,七姓十二国之祖,明神殛之,俾失其民,队命亡氏,踣其国家。”

郑国求仁得仁。四月,晋国果然号召诸侯讨伐郑国。十九日,齐国太子光、宋国向戌先期抵达,驻扎在新郑的东门之外。当天晚上,晋国荀抵达新郑西郊,东侵许国旧地。卫国孙林父入侵郑国北部边境。六月,诸侯在北林相会,驻军于向地。联军向右,转向西北,驻扎在琐地,完成对新郑的包围,在新郑南门举行阅兵,炫耀武力。又有部队从西边渡过济隧(水名),源源不断地开来。郑国人害怕了,于是请求和谈。

七月,诸侯在亳地会盟。这也不知道是第几次为了郑国的事而会盟了。士以为:“如果不慎重的话,必然会失去诸侯的拥护。诸侯在路上疲于奔命而没有成功,能够没有二心吗?”

于是结盟,盟书上写着:“凡我同盟之国,不要囤积粮食,不要垄断利益,不要包庇罪人,不要容留邪恶,救济灾荒,平息祸乱,同好同恶,辅助王室。如果有谁违背这些誓言,司慎、司盟,名山、名川,群神、群祀,先王、先公,七姓十二国的祖先,圣明的神灵诛杀他,使他失去百姓,坠落命运,灭其宗族,亡其国家!”

司慎、司盟是天神中的监察官,前者纠察对神明不敬的,后者纠察对盟誓不忠的。名山、名川是山川之神,山川越是有名,神力越强。群神、群祀就是各种天神,各种享受祭祀的神。先王、先公无须解释。七姓十二国,是指参加会盟的十二个国家,分属姬、曹、子、姜、己、姒、任七姓。总之,能够想到的发誓对象都写在盟书上了,可谓神仙聚会,热闹非凡。

楚子囊乞旅于秦。秦右大夫詹帅师从楚子,将以伐郑。郑伯逆之。丙子,伐宋。

九月,诸侯悉师以复伐郑,郑人使良霄、大宰石如楚,告将服于晋,曰:“孤以社稷之故,不能怀君。君若能以玉帛绥晋,不然,则武震以摄威之,孤之愿也。”

楚人执之。书曰“行人”

,言使人也。

晋国大举伐郑,逼迫郑国求和,楚国当然不能坐视不管。令尹公子贞向秦国请求军队支援,秦国派右大夫詹带兵跟随楚共王去攻打郑国。郑国则按照既定的方针行事,郑简公亲自去迎接楚共王,表示臣服,并于二十七日与楚共王一道讨伐宋国。

九月,诸侯尽起大军,再度讨伐郑国。郑国派大夫良霄(公孙辄之子,字伯有)、太宰石前往楚国,告知其郑国将要臣服于晋国,说:“孤因为社稷的缘故,不能留恋君王了。君王如果能用玉帛来安抚晋国……不然的话,则请使用武力震慑他们。这是孤的愿望。”

郑国人善于辞令,这段话完整的意思是:“楚国最好向晋国求和,以后和平共处,也好让郑国松口气。不然的话,那就以武力征服晋国,但那显然是不太现实的。”

为了避免过于刺激楚共王,良霄有意省略了“那是孤最愿意看到的”

。饶是如此,楚共王还是大发雷霆,下令将郑国的使者抓起来。良霄并非行人,但是《春秋》记载:“楚人执郑行人良霄。”

是说他们是使者,不应该被捕。

诸侯之师观兵于郑东门。郑人使王子伯骈行成。甲戌,晋赵武入盟郑伯。冬十月丁亥,郑子展出盟晋侯。十二月戊寅,会于萧鱼。庚辰,赦郑囚,皆礼而归之;纳斥候,禁侵掠。晋侯使叔告于诸侯。公使臧孙纥对曰:“凡我同盟,小国有罪,大国致讨,苟有以藉手,鲜不赦宥,寡君闻命矣。”

诸侯大军在新郑东门耀武扬威,郑国派王子伯骈请求媾和。二十六日,晋国派赵武进城和郑简公结盟。十月九日,郑国公孙舍之出城与晋悼公结盟。十二月初一日,诸侯在萧鱼会盟。初三日,赦免郑国的战俘,全部以礼相待,释放回国。收回在郑国境内的侦察部队,禁止侵害掠夺郑国人。晋悼公派羊舌(字叔向,又作叔)将上述命令遍告诸侯。鲁襄公派臧孙纥回应:“凡我同盟之国,小国有罪,大国就予以讨伐,如果稍有所得,很少有不加赦免的,寡君听到命令了。”

史上一般认为,萧鱼之会是晋悼公霸局已定的标志性事件。

郑人赂晋侯以师悝、师触、师蠲;广车、车淳十五乘,甲兵备,凡兵车百乘;歌钟二肆,及其、磬,女乐二八。

晋侯以乐之半赐魏绛,曰:“子教寡人和诸戎狄以正诸华。八年之中,九合诸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请与子乐之。”

辞曰:“夫和戎狄,国之福也;八年之中,九合诸侯,诸侯无慝,君之灵也,二三子之劳也,臣何力之有焉?抑臣愿君安其乐而思其终也。《诗》曰:‘乐只君子,殿天子之邦。乐只君子,福禄攸同。便蕃左右,亦是帅从。’夫乐以安德,义以处之,礼以行之,信以守之,仁以厉之,而后可以殿邦国、同福禄、来远人,所谓乐也。《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敢以此规。”

公曰:“子之教,敢不承命!抑微子,寡人无以待戎,不能济河。夫赏,国之典也,藏在盟府,不可废也,子其受之!”

魏绛于是乎始有金石之乐,礼也。

郑国人向晋悼公进献礼物,包括:

一、师悝、师触、师蠲,三位乐师。

二、广车、车各十五乘,并配备相应的盔甲和兵器。广车是进攻型战车,车是防御型战车,一乘广车配一乘车,称为一“淳”

。加上其他战车,总计为一百乘。

三、歌钟两套,以及相配套的和磬。

四、能歌善舞的美女十六人。

晋悼公照单全收,将歌钟一套和美女八人赏赐给魏绛,说:“您教寡人媾和诸部戎人,以整顿中原各国,八年间九次会合诸侯,有如音乐一般和谐,没有什么不协调的,请和寡人一起享用这些吧。”

魏绛不敢接受,说:“媾和戎狄,是国家的福气。八年之间,九合诸侯,诸侯无怨,那是因为国君圣明,诸位卿大夫不辞辛劳,下臣有什么功劳呢?然而,下臣唯愿国君安享其乐的同时,还要思考最终会怎么样。”

这是忠言。晋悼公征服郑国,奠定霸局,正是春风得意之时。这时候享受郑国献上的乐器和美女,既要考虑郑国反复无常,还会不会产生变化;更要居安思危,不可耽于享乐。

魏绛引用《诗经·小雅》的《采菽》中的诗句进一步劝谏:“乐只君子,殿天子之邦。乐只君子,福禄攸同。便蕃左右,亦是帅从。”

意思是:快乐的君子,镇抚天子之国,福禄与别人共享,治理好附近的小国,使他们都来服从。魏绛以为,音乐的作用在于稳定德行,以道义来对待它,以礼仪来推行它,以诚信来保持它,以仁爱来勉励它,然后可以用来镇抚家国,同享福禄,吸引远方的人前来朝贡,这就是所谓的快乐。又说:“《书》上说‘居安思危’,思危则有所防备,有备则无患,下臣谨以此规劝。”

晋悼公大为感动:“您的教诲,寡人岂敢不接受?然而如果没有您,寡人没有良策对待戎人,不能渡过黄河开创今天的局面。赏赐,是国家的典章规定,藏在盟府,不可废除。请您还是接受吧!”

魏绛从此享有钟磬之乐,这是合于礼的。

一千五百年后,宋朝的文豪苏东坡游石钟山,在游记中写道:“窾坎镗者,魏庄子之歌钟也。”

所谓“魏庄子之歌钟”

,就是晋悼公赏赐给魏绛的那一套乐器。

秦庶长鲍、庶长武帅师伐晋以救郑。鲍先入晋地,士鲂御之,少秦师而弗设备。壬午,武济自辅氏,与鲍交伐晋师。己丑,秦、晋战于栎,晋师败绩,易秦故也。

庶长是秦国的爵名。为了救援郑国,秦国的两位庶长鲍和武率领军队讨伐晋国。庶长鲍先进入晋国的领土。这时候晋悼公还在郑国。士鲂镇守国内,起兵抵御,认为秦军人数少而不加戒备。初五日,庶长武从辅氏渡河,与庶长鲍夹攻晋军。十二日,两军在栎地交战,晋军大败,这是因为轻视秦军的缘故。

看来,魏绛建议晋悼公居安思危,是有深意的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