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爱上中文>左传怎么读 > 鲁文公六年(第1页)

鲁文公六年(第1页)

鲁文公六年

公元前621年,鲁文公六年。

六年春,晋于夷,舍二军。使狐射姑将中军,赵盾佐之。阳处父至自温,改于董,易中军。阳子,成季之属也,故党于赵氏,且谓赵盾能,曰:“使能,国之利也。”

是以上之。宣子于是乎始为国政,制事典,正法罪。辟狱刑,董逋逃。由质要,治旧,本秩礼,续常职,出滞淹。既成,以授大傅阳子与大师贾佗,使行诸晋国,以为常法。

六年春,晋国在夷地检阅部队,撤销新上军和新下军。

此前晋军的编制为五军,每军设正、副元帅各一名,总共是十名元帅,也就是晋国十卿。这些年来,十卿相继凋零,硕果仅存的只有箕郑和先都。这个时候裁撤部队,可以说正当其时。为什么这么说呢?古时,中国人当官的传统是能上不能下,功劳越大、资格越老的官员,越是如此。国家对待这类老人家,不能得罪,只能采取哄着养着的方式。十名元帅就是十个活菩萨,个个都有性格,个个都不好对付。晋襄公想裁撤他们,但是又不敢。那就只能耗着,等到他们都走得差不多了,再来个釜底抽薪,干脆缩减编制,不设那么多“神位”

,免得麻烦。

三军之中,中军为尊,同时中军元帅也是晋国的执政卿,人选至关重要。开始颁布的人事任命,是狐偃的儿子狐射姑(字季,获封贾地,又写作贾季)为中军元帅,赵衰的儿子赵盾为中军副帅。等到阳处父从温地回来,便说服晋襄公在董地再搞一次“大”

,改任赵盾为中军元帅,狐射姑为中军副帅。

阳处父这么做,有结党营私之嫌。因为他曾经是赵衰的属下,赵衰对他有知遇之恩。据说,当年阳处父想投靠晋文公,托狐偃推荐,三年不成;托赵衰推荐,三天就上班了。现在阳处父为了回报赵氏,一个劲儿地在晋襄公面前称赞赵盾“有能力”

,而且说“任用能人,于国有利”

,硬是把赵盾抬了上去。

赵盾,也就是原文中的“宣子”

,从这个时候开始掌握晋国的军政大权。他倒真是有作为,一上台就风风火火地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修正刑法律令,清理官司积案,监督追查罪责,推行使用契约,清理积弊沉疴,恢复等级秩序,重设废弃官职,选拔民间贤能。政令制定完成之后,交给太傅阳处父和太师贾陀,使之在全国推行,成为日常之法。

晋国从此进入了赵氏当政的年代。

臧文仲以陈、卫之睦也,欲求好于陈。夏,季文子聘于陈,且娶焉。

臧孙辰看到陈、卫两国和睦,觉得有必要和陈国搞好关系。搞好关系的办法是结亲。但是鲁文公已经娶了齐国公主,结亲的事只能由卿大夫去完成了。夏天,季友的孙子季孙行父访问陈国,并且在那里娶妻。

原文中的“季文子”

即季孙行父——季为其氏,文为其谥,子则是对卿大夫的尊称。在《左传》的记载中,类似的人名还有很多,赵宣子、孟献子、叔孙宣子……这些形形色色的“子”

,均是各国的名门望族,位高权重,甚至凌驾于国君之上,构成了春秋时期政治舞台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秦伯任好卒。以子车氏之三子奄息、仲行、虎为殉,皆秦之良也。国人哀之,为之赋《黄鸟》。

君子曰:“秦穆之不为盟主也宜哉!死而弃民。先王违世,犹诒之法,而况夺之善人乎!《诗》曰:‘人之云亡,邦国殄瘁。’无善人之谓。若之何夺之?古之王者知命之不长,是以并建圣哲,树之风声,分之采物,著之话言,为之律度,陈之艺极,引之表仪,予之法制,告之训典,教之防利,委之常秩,道之礼则,使毋失其土宜,众隶赖之,而后即命。圣王同之。今纵无法以遗后嗣,而又收其良以死,难以在上矣。”

君子是以知秦之不复东征也。

秦穆公任好去世,以子车氏的三个儿子奄息、仲行、虎殉葬,这三个人都是秦国的贤臣。秦国人为此而感到悲哀,为他们赋了《黄鸟》这首诗——

“交交黄鸟,止于棘。谁从穆公?子车奄息。维此奄息,百夫之特。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交交黄鸟,止于桑。谁从穆公?子车仲行。维此仲行,百夫之防。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交交黄鸟,止于楚。谁从穆公?子车虎。维此虎,百夫之御。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而据《史记》记载,当时为秦穆公殉葬的,不只是子车氏三兄弟,而是多达一百七十七人!秦穆公在世的时候,以仁义著称,死后却以活人殉葬。不管是他本人的遗愿还是后人的安排,这种做法都极其愚蠢,极其恶心!

也有这样一种解读:秦穆公在世的时候,礼贤下士,贵信重义,有很多人受其恩惠,感其仁义,主动要求以死相殉,追随其于地下。但是无论如何,儒家对人殉一事,是持坚决否定态度的。孔子甚至说:“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连以人形陶俑殉葬都反对,以为那是断子绝孙的事。《左传》则借君子之口评论:“秦穆公没有当上盟主,也是应该的,因为他死了之后还抛弃百姓。先王离世的时候,还给百姓留下治世的法则,何况夺去他们的好人?《诗》上说:‘贤人之亡,乃国之殇。’就是哀叹缺少贤能之士,怎么还去夺走他们呢?古代的王者知道寿命不能永久,因此建立神圣而睿智的法则,为百姓树立风气教化,分给他们旌旗服饰,将对他们有益的话记载于史册,为他们制定准则,对他们公布法度,设立表率以引导他们的行为,教他们遵守规章制度,告诉他们先王的遗训,教育他们不要过于追逐利益,给他们安排一定的职责,引导他们合乎礼仪,让他们不要脱离实际,让大家信赖他们,然后才离开世上。圣人和先王就是这么做的!现在秦穆公没有好的法则留给后世也就算了,反而带走他们的贤能之士以为殉葬,这便很难处于上位,领袖群伦了。”

君子以此知道,秦国不能够再向东发展了。

确实,自秦穆公去世很长一段时间,秦国便成为西北边陲一个默默无闻的国家,在春秋时期基本没有存在感,直到战国时期通过商鞅变法才又重新崛起。

秋,季文子将聘于晋,使求遭丧之礼以行。其人曰:“将焉用之?”

文子曰:“备豫不虞,古之善教也。求而无之,实难,过求,何害?”

秋天,鲁国的季孙行父将访问晋国,出发之前给手下安排了一项奇怪的任务:准备一些丧事用的礼仪物品再出发。手下人说:“要这个有什么用啊?”

季孙行父说:“预备不虞之事,是古人的金玉良言。假如遇到事情了,求而不得,那就真的处于困境了。所以,多准备一点,又有什么害处?”

对照后文来看,季孙行父还真是未卜先知。

八月乙亥,晋襄公卒。灵公少,晋人以难故,欲立长君。赵孟曰:“立公子雍。好善而长,先君爱之,且近于秦。秦,旧好也。置善则固,事长则顺,立爱则孝,结旧则安。为难故,故欲立长君。有此四德者,难必抒矣。”

贾季曰:“不如立公子乐。辰嬴嬖于二君,立其子,民必安之。”

赵孟曰:“辰嬴贱,班在九人,其子何震之有?且为二君嬖,淫也。为先君子,不能求大,而出在小国,辟也。母淫子辟,无威;陈小而远,无援,将何安焉?杜祁以君故,让而上之,以狄故,让季隗而己次之,故班在四。先君是以爱其子,而仕诸秦,为亚卿焉。秦大而近,足以为援;母义子爱,足以威民。立之,不亦可乎?”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