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文公十二年
公元前615年,鲁文公十二年。
十二年春,伯卒,人立君。大子以夫钟与来奔。公以诸侯逆之,非礼也。故书曰:“伯来奔。”
不书地,尊诸侯也。
十二年春,伯去世。既然太子“自安于夫钟”
,国人便另外立了一名国君。太子自绝于国家,以夫钟和两地作为投名状,投靠鲁国。鲁文公喜出望外,以对诸侯之礼接待太子,这当然是非礼的!
《春秋》记载:“伯来奔。”
不写奉献土地的事情,又故意把太子写作伯,说是尊重诸侯。这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只有一个目的,掩盖鲁文公难看的吃相。
杞桓公来朝,始朝公也。且请绝叔姬而无绝昏,公许之。
二月,叔姬卒。不言“杞”
,绝也。书“叔姬”
,言非女也。
杞桓公的母亲杞伯姬,是鲁庄公的女儿,杞成公的夫人。杞桓公于鲁僖公二十三年即位,并于鲁僖公三十一年娶鲁国公主,是为杞叔姬。
这一年春天,杞桓公前来鲁国,这是他自鲁文公即位以来第一次朝见,顺带提出一个请求:让他和叔姬离婚,但是又不断绝两国的婚姻关系。这是啥意思呢?
意思是,这个老婆我不要了,再换个年轻的吧。
鲁文公竟然答应了。
现在已经无从推测这段婚姻究竟是出了什么问题。总之,这位叔姬离婚之后,还没来得及回娘家,就去世了。《春秋》记载:“子叔姬卒。”
不写她是“杞叔姬”
,是因为她已经离婚了。写她是“叔姬”
,说明她已经嫁出去,不是家里的女儿了。
楚令尹大孙伯卒,成嘉为令尹。群舒叛楚,夏,子孔执舒子平及宗子,遂围巢。
大孙伯即成得臣的儿子成大心。成嘉是成大心的弟弟,字子孔。
“群舒”
是今天安徽省境内的几个偃姓小国,包括舒国、宗国、巢国等,以舒国为首,大概是同宗之国吧。
楚国令尹成大心去世,成嘉继任令尹。新旧交替之际,群舒背叛楚国。夏天,成嘉处理叛乱,逮捕舒子(名平)以及宗子,并包围巢国。
秋,滕昭公来朝,亦始朝公也。
秋天,滕昭公前来朝见,也是第一次朝见鲁文公。
秦伯使西乞术来聘,且言将伐晋。襄仲辞玉,曰:“君不忘先君之好,照临鲁国,镇抚其社稷,重之以大器,寡君敢辞玉。”
对曰:“不腆敝器,不足辞也。”
主人三辞。宾客曰:“寡君愿徼福于周公、鲁公以事君,不腆先君之敝器,使下臣致诸执事,以为瑞节,要结好命,所以借寡君之命,结二国之好,是以敢致之。”
襄仲曰:“不有君子,其能国乎?国无陋矣。”
厚贿之。
鲁文公九年,秦国派人到鲁国赠送鲁僖公和成风的寿衣,实际上是投石问路,企图拉拢鲁国,共同对付晋国。今年,秦康公又派西乞术不远千里来到鲁国,明确告知:秦国将讨伐晋国。
这就是要鲁国表态了。对鲁国来说,晋国这个霸主,一是开罪不起,二是有所依赖。特别是近几年来,楚穆王挥鞭北上,连续收服郑、陈、蔡、宋等国,南风烈烈,势不可当。如果没有晋国这根支柱,整个中原都将成为楚国的势力范围。无论是从文化上讲,还是从感情上讲,或是从利益上讲,这都是鲁国不愿意看到的。维护和晋国的关系,拥护晋国的领导,是鲁国当前的基本外交政策。因此,对于秦康公隔空伸过来的橄榄枝,鲁文公只能礼貌地拒绝。
原文中的“辞玉”
,是当时外交礼仪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不妨还原一下——
西乞术身着礼服,手捧圭玉(秦康公送给鲁文公的国礼)神态肃穆地走入中庭。鲁文公派外交老手公子遂出面,在中庭与西乞术见礼。寒暄几句后,西乞术奉上圭玉。公子遂进入内庭,向鲁文公汇报,然后出来说:“君侯不忘和先君的友好之情,派您光临鲁国,镇抚我们的社稷,十分厚重地赠予如此名贵的器物,寡君实在是不敢接受。”
西乞术说:“不是什么贵重的器物,不值得辞谢。”
这是中国人都懂的送礼套路,后人名为“使不得”
,一个不肯收,一个硬要给,拉拉扯扯,最后还是收了。当然,春秋时期不兴拉扯,外交场上尤其要淡定,辞谢的话也要说得温文尔雅。一般而言,辞谢一次也就够了。没想到,鲁文公这次是真的不肯收。公子遂辞谢了三次,西乞术急了,说:“寡君愿意求福于周公、鲁公(周公的儿子伯禽、鲁国的始封君),以侍奉君侯,拿着先君的一点不厚重的器物前来,派下臣致送于执事之前,以此作为祥瑞的信物,希望结成友好的关系。用它来表达寡君的命令,缔结两国之好,所以才敢送上的。”
言下之意,我大老远从陕西跑到山东来送礼,你不肯收,我怎么回去复命?公子遂这才收下,说:“不是有了这样的君子,怎么能够治理国家?秦国真不是鄙陋之国啊!”
于是以重礼回赠。
收了礼,又加倍回礼,不欠人情,其实也就是婉拒了。
秦为令狐之役故,冬,秦伯伐晋,取羁马。晋人御之。赵盾将中军,荀林父佐之。缺将上军,臾骈佐之。栾盾将下军,胥甲佐之。范无恤御戎,以从秦师于河曲。臾骈曰:“秦不能久,请深垒固军以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