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之。
秦人欲战,秦伯谓士会曰:“若何而战?”
对曰:“赵氏新出其属曰臾骈,必实为此谋,将以老我师也。赵有侧室曰穿,晋君之婿也,有宠而弱,不在军事,好勇而狂,且恶臾骈之佐上军也,若使轻者肆焉,其可。”
秦伯以璧祈战于河。
十二月戊午,秦军掩晋上军。赵穿追之,不及。反,怒曰:“裹粮坐甲,固敌是求。敌至不击,将何俟焉?”
军吏曰:“将有待也。”
穿曰:“我不知谋,将独出。”
乃以其属出。宣子曰:“秦获穿也,获一卿矣。秦以胜归,我何以报?”
乃皆出战,交绥。
秦行人夜戒晋师曰:“两君之士皆未也,明日请相见也。”
臾骈曰:“使者目动而言肆,惧我也,将遁矣。薄诸河,必败之。”
胥甲、赵穿当军门呼曰:“死伤未收而弃之,不惠也。不待期而薄人于险,无勇也。”
乃止。
秦师夜遁。复侵晋,入瑕。
西乞术无功而返,但不影响秦康公的决心。这一年冬天,为了报复五年前的令狐之役,秦康公率军入侵晋国,攻取羁马。晋国发兵抵抗。
《左传》的体例,外交也罢,战争也罢,如果是国君亲自出马就写明是“秦伯”
“晋侯”
“宋公”
等;如果是卿大夫出马,就写“人”
。原文中的“晋人御之”
,说明晋灵公没有亲自出战。这不怪他,他还是个孩子。
晋国方面,赵盾统帅中军,荀林父为中军副帅;缺统帅上军,臾骈为上军副帅;栾盾统帅下军,胥甲为下军副帅。范无恤为赵盾御戎,在河曲迎战秦军。
臾骈建议:“秦军远道而来,必不能打持久战,请深挖壕沟,高筑堡垒,等着他们来进攻。”
被赵盾采纳。
所谓兵法,无非就是知己知彼,找到敌人的弱点,巩固自己的优势。臾骈这一招,对秦军来说是相当厉害的。当时秦国的实力并不雄厚,后勤保障相当薄弱,确实没办法支撑一场远离国土的持久战。秦军急于出战,但是攻击晋军的堡垒显然是不明智的,所以秦康公问士会:“这个仗该怎么打?”
也就是问:该怎么把晋军引诱出来作战?
秦康公问对了人,士会太了解晋国了。
士会分析:“赵盾新近提拔他的下属,名为臾骈,必定是此人给他出了这个主意来使我军疲乏。赵家有个旁支的子弟,名叫赵穿,是晋襄公的女婿,受到赵盾的宠信,年少气盛,不懂军事,喜好勇猛而且狂妄。最重要的,是他嫉妒臾骈当了上军副帅,必定反感臾骈的计谋。如果派一支轻装部队去侵袭,也许就可以把他们引出来了吧。”
秦康公将玉璧投入黄河,祈求河神保佑战争胜利。
十二月初四日,秦军突袭晋国上军。臾骈按兵不动,秦军占不到便宜,主动撤走。赵穿追赶秦军,没有追上,回来之后就发脾气:“咱们带着粮食,披着盔甲,就是等着和敌人交战。敌人来了又不打,这是在等什么呢?”
军吏回答:“这是在等待机会啊!”
赵穿更气了,说:“我不知道什么计谋,你们不肯去,我自己去!”
于是带着自己的部属冲出堡垒。赵盾得知,气得不轻,但是又放不下这个同族的驸马爷,说:“秦国如果俘虏了赵穿,相当于俘虏了晋国的一个卿。他们获胜而去,我拿什么回报国家?”
下令全军出击。秦军本来只想吃掉赵穿这一支部队,没想到晋军会倾巢而出,不想陷入恶战,赶紧撤走。晋军也不想和秦军苦战,又怕秦军有埋伏,也收兵回营。原文所谓“交绥”
,就是双方短暂交兵,各自退去。
夜里,秦康公派使者到晋营挑战:“今天两位国君的勇士都没有打痛快,明天请再相见。”
臾骈从使者的神色中看出了问题:“使者眼珠子乱转,说话声音失常,这是害怕我们。秦军恐怕是要逃跑了。咱们赶紧追上去,把他们逼到黄河边上,必定大获全胜。”
胥甲和赵穿得知部队要出动,挡在营门口大声呼喊:“死伤的将士还没有收回就将他们抛弃,这是不仁;不等约定的战期就把敌人逼到险地,这是无勇!”
晋军于是停止出击。
秦军果然连夜遁逃。不久又杀了个回马枪,攻取瑕地。
臾骈真是个将才,但是摊上赵穿这样的猪队友,又有什么办法呢?而且,赵穿两次自把自为,破坏军纪,甚至胳膊肘朝外拐,将军机泄露给秦国人,却没有受到任何惩罚,这又说明什么问题呢?
说明赵盾公私不分、奖惩不明,将家族利益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了。
城诸及郓,书,时也。
鲁国在诸地和郓地筑城。《春秋》记载此事,是因为合于时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