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爱上中文>左传这本书怎么读 > 鲁成公三年(第1页)

鲁成公三年(第1页)

鲁成公三年

公元前588年,鲁成公三年。

三年春,诸侯伐郑,次于伯牛,讨之役也,遂东侵郑。郑公子偃帅师御之,使东鄙覆诸,败诸丘舆。皇戌如楚献捷。

《春秋》记载,鲁成公三年春,晋国发动反击,矛头直指楚国的盟国郑国。晋景公亲自出马,鲁、卫、宋、曹等诸侯国参加了这次行动。诸侯联军驻扎在郑国西部边境的伯牛,声讨之战中郑国的背叛行为,于是向东侵入郑国。

郑国派公子偃带兵抵抗,命令东部边境的地方部队在地设下埋伏,在丘舆击败诸侯联军。这是典型的以少胜多,郑庄公的后人,总是有惊人之举。郑国还派皇戌到楚国进献战俘。这当然是非礼的举动,大概是为了嘲笑晋国去年派巩朔向王室进献战俘吧。

夏,公如晋,拜汶阳之田。

鞌之战后,齐国归还了鲁国的汶阳之地。这一年夏天,鲁成公前往晋国,专为此事拜谢。这也是鲁国的生存智慧,既向楚国暗送秋波,又向晋国大献殷勤,总之都是虚与委蛇,惺惺作态。

许恃楚而不事郑,郑子良伐许。

丘舆之战后,郑国信心倍增。许国倚仗与楚国友好而不侍奉郑国,郑国便派公子去疾讨伐许国。

晋人归楚公子谷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以求知。于是荀首佐中军矣,故楚人许之。王送知,曰:“子其怨我乎?”

对曰:“二国治戎,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馘。执事不以衅鼓,使归即戮,君之惠也。臣实不才,又谁敢怨?”

王曰:“然则德我乎?”

对曰:“二国图其社稷,而求纾其民,各惩其忿,以相宥也。两释累囚,以成其好。二国有好,臣不与及,其谁敢德?”

王曰:“子归,何以报我?”

对曰:“臣不任受怨,君亦不任受德,无怨无德,不知所报。”

王曰:“虽然,必告不谷。”

对曰:“以君之灵,累臣得归骨于晋,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之惠而免之,以赐君之外臣首;首其请于寡君,而以戮于宗,亦死且不朽。若不获命,而使嗣宗职,次及于事,而帅偏师,以修封疆。虽遇执事,其弗敢违,其竭力致死,无有二心,以尽臣礼,所以报也。”

王曰:“晋未可与争。”

重为之礼而归之。

晋国与楚国交涉,将之战中俘虏的公子谷臣,以及连尹襄老的尸体归还楚国,以求交换被楚国俘虏的荀。当时,荀的父亲荀首担任晋国的中军副帅,所以楚国人决定卖荀首一个人情,同意了晋国的请求。

这一年,荀已经被囚禁九年了。楚共王为荀送行,问了他一个问题:“您恨我吗?”

荀回答:“两国交兵,下臣无能,不堪其任,成了俘虏。您的手下没有用下臣的血来祭鼓,而让下臣回晋国去接受诛戮,这是您的恩惠。要怪就怪我自己无能,岂敢怨恨谁?”

楚共王又问:“既然如此,那您感激我吗?”

荀说:“两国为了自己的江山社稷打算,希望让百姓得到平安,各自控制自己的愤怒,互相取得谅解,两边都释放战俘,以结成友好。两国有此友好,下臣不曾参与,岂敢感谢谁?”

楚共王又问:“您回到晋国,打算怎么报答我?”

荀还是不咸不淡地回答:“下臣无所怨恨,君王也不受感恩,无怨无德,不知道要报答什么。”

这个回答显然不是楚共王想听到的,于是又死乞白赖地问道:“话是这么说,还是请将您的想法明确告诉我吧。”

荀被逼无奈,只得说:“托君王的福,我这个被俘之臣能够带着一把骨头回到晋国,如果被寡君诛戮,我死而不朽。如果荀首向寡君请示,将我带到自家的宗庙中诛戮,也是死而不朽。如果得不到寡君的命令,而让我继承宗子之位,按部就班地承担晋国的政事,率领一支偏师守卫边疆,就算遇到君王的手下,我也不敢违弃使命,必将竭尽全力至死。除此之外,再无其他想法,以尽到为臣的责任,这就是我要报答君王的。”

说白了,我不欠你任何人情,只知道尽忠职守,死而后已。

楚共王由此感慨:“晋国未可与之争锋。”

加重对荀的礼遇而放他回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