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天价羊肉
那“军阅”
到将要结束的时候,楚庄王自任指挥,喊了声:“向右转,一二一,一二一……”
前行数里之地,来到襄江边上,继续喊他的口号。
晋灵公见台下观众竟敢骂他可恶,勃然大怒,命令弹鸟的改作弹人。那弹丸如雨点一般飞向人群,众人躲避不迭。
车夫羊斟,因为没有分到羊肉,两军阵上,将战车赶到郑军阵中。元帅华元慌了,连叫停车,羊斟斥道:“嚷什么嚷,分羊肉的时候你做主,现在老子做主!”
众武士闻听大王有诏,自屏风后跑步而出,众达二百余人。
楚庄王紧锁双眉说道:“把这第三方队的全拉出去砍了!”
众武士两两一队,将这一百二十三个奸臣拖出大殿。在拖的过程中,大殿上一片哀号、求饶之声。
一杀便是一百多人,且被杀者不是邑宰、县长,便是大夫、将军。这样的杀戮,莫说在楚国的历史上,就是在整个春秋战国,乃至夏、商、周三代,也是绝无仅有的事情。不说一般官员,就连那个三世元老、阅人无数、生性好杀、在若敖氏一族中位列第一、号称天下第一勇士的斗越椒,也有些心惊,想不到这浑小子的心比我的还狠!想不到这浑小子的城府如此之深!想不到这浑小子的戏演得如此之精!三年呀,整整三年,什么沉湎酒色,什么狩猎不归,假的,全是假的!以后,对这浑小子要多多提防一些。
杀过众奸臣之后,楚庄王又向西踱了三步,站在第四方队之前,慢声细语地问道:“说过了忠臣、可用之臣和奸臣之后,该说汝等了。汝等知道自己是一个什么之臣吗?”
众人一个个面如涂蜡,无一人应腔。
“汝等全是庸臣!庸臣,汝等懂吗?庸臣就是占着大楚的茅缸不拉屎,拿着大楚的俸禄不干活儿、不会干活儿,也干不成活儿。在这三种人之中,第一种尤为可恶,但罪不至死。请汝等自己将官服除下,回家颐养天年去吧!”
众庸臣伏地高呼“大王万岁”
已毕,各自爬将起来,自行除去官服,屁滚尿流地滚出大殿。
望着他们这副狼狈相,楚庄王纵情大笑,在那一片肃穆的大殿,这笑声愈发响亮、刺耳,笑得众大臣毛骨悚然。
笑毕,楚庄王口敕一诏,将因跪谏而被杀的左、齐二大夫以上大夫之礼改葬,且建三贤三贤:鬻拳及左、齐二大夫。祠一座,并在郊外辟田十顷,用作祠田。
不到半个时辰,楚庄王封了六十四人,免了三十七人,斩了一百二十三人,还将不可一世的潘太师当众羞辱一番,举国为之震惊,列国更视他为魔鬼一般的人物,纷纷遣使来楚,密切关注他的一举一动。
下朝归来,潘崇越想越气,越想越怕,奶奶的,我潘崇三朝老臣,没有老夫相助你老子何以为王?你老子若是不得为王,哪有你小子的这把王椅?你却在百官面前,出老夫的丑,把老夫列为可用之臣,还杀了老夫的侄儿。是可忍,孰不可忍!倒不如反了吧。不,不能反,老夫之太师,虽位列百官之首,但不在百官的序列,当家之臣,文有令尹,武有司马。以前老夫之所以得以号令百官,那是先穆王的缘故,如今,穆王死了。何况,那斗越椒和贾,都与老夫不和,岂能听老夫调遣!唉,倒不如早些辞官归乡,免得招惹是非。
主意已决,当即拟就辞官奏折一道,上呈楚庄王,楚庄王大笔一挥,批了一个“可”
字。
自此,潘崇便在楚国的历史上消失了。
他这一辞,那二十八位可用之臣坐不住了,一个个上书楚庄王,请求辞职。庄王全部恩准。所遗之职,或由他官兼任,或另选俊贤之才担任。
楚国开始变了。
它的第一个变化,自楚成王始,六十年来,没有立过夫人,这一次立了。这夫人便是樊姬,亡国之女,相貌平平,还长楚庄王两岁,而在这之前被立为夫人的,无不是天姿国色,诸如邓祁(武王夫人)、桃花夫人息妫(文王夫人)等,特别是桃花夫人,那容貌与妲己不相上下,为了她息国被灭,蔡君为虏。由此看来,这浑小子并不算真正好色!
第二个变化,各级官员尽职尽责。文官忙于理政、捕盗、断狱、劝民农桑、征收赋税、救贫扶弱,武官忙于治军、练兵。
第三个变化,武官不怕死。某一日,楚庄王来到襄邑阅兵,当地驻军为一卒之兵,卒长薳子刘。
阅到将要结束的时候,楚庄王心血来潮,让卒长入队,自任指挥,喊了声“向左转,起步走。一二一,一二一……”
前行数里之地,来到襄江边上,继续喊他的口号,那卒长连眼皮都未曾眨上一眨,便跳入了滚滚的襄江。连卒长都跳了,其他人能不跳吗?直到跳下去三排士兵之后,楚庄王方才叫停。此后,他又阅了两次兵,一次在阪高,一次在钟祥,逢河跳河,逢崖跳崖,死了一个卒长,伤了一个卒长,伤亡的士兵,多达三十六人。
楚庄王高兴了,一脸骄傲地说道:“有将士如此,寡人还怕不能横行天下吗?”
当务之急,还不是如何横行天下,而是如何解除外患。也就是说,是先打戎人,还是先打庸国和麋国?
朝议的结果,贾的意见占了上风,先打庸国。
就兵力来讲,在这些外敌之中,庸国最强,其兵多达五万。就战斗力来讲,庸国最差,其兵来自八个部落,指挥起来相当困难。
正如贾所料,楚兵一出,且又是楚庄王御驾亲征,七战七捷,打得庸军落花流水。巴、秦二国,与庸国毗邻,世为盟国,今见庸军为楚所败,立马与庸翻脸,各出兵一万而助楚,一举攻下庸之国都,庸国遂亡。从此,庸国变成了楚国的一个县,名为上庸。秦国之所以助楚,就是想讨好楚国,从而两国联手,对付晋国。
戎人、麋人和百濮,见楚国灭了庸国,知道楚庄王不是一个善茬儿,各自收拾包袱,跑回本国去了。这一跑,不但使楚转危为安,更使楚庄王声威大震,对日后楚国称霸中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按照国学大师梁启超的话说:“楚庄王即位三年,联秦巴之师灭庸,春秋一大事也。巴庸世为楚病,巴服而庸灭,楚无内忧,得以全力争中原。”
这一争,夹在两个老大之间的郑、卫、蔡、陈、宋等小弟的日子就不好过了。他们现在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到底投靠哪个老大,要知道他们万一站错了队,投靠的老大保不了自己,那就惨了。
也不知经过了多少次朝议,他们各自做出了自己的选择,郑国叛晋而投楚,卫、蔡、陈、宋等国继续留在了晋国的阵营,因为他们觉着楚庄王虽说一举灭了庸国,但毕竟是个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干不过已经做了二十多年霸主的晋国。况且,楚国乃是一个蛮夷之邦,跟着他混总觉得有些掉面子。楚庄王见这几个小弟不听话,便想好好教训教训他们。但一下子又抽不出那么多兵力,思来想去,决定拿陈、宋二国开刀。
就陈、宋二国而言,陈距楚较之宋要近一些。故而,第一刀便向陈国砍了过去。
砍这一刀的时候,楚庄王没有去,仅仅派了一个司马贾。
一来为了壮大军威,二来也想试一试郑国归楚的诚心如何,楚兵未发之前,楚庄王遣使使郑,让他出一百乘兵车相助,郑君满口答应。
是时,郑国之君是郑穆公,也就是他妈做梦梦见神人送她一枝兰花的那一位的儿子,因神人送了他妈一枝兰花的第二天,得幸于郑厉公,一幸而得子,取名为兰,在晋文公的鼎力相助下,才得以为君。
郑穆公因得晋助而为君,但其地近楚,见楚国灭了庸国,被迫叛晋而归楚,但心中对晋的那份情结,未曾忘怀。今见楚令他攻打晋之盟国陈、宋,不敢不答应,但暗中将出兵的消息,报之于晋。晋又报之于宋。故而,当楚郑联军刚开到陈国境内,宋国便脚跟脚地跟了过来。
贾何等聪明,立马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向郑国统帅公子家不轻不重地责备道:“你们这样做,可有点不够意思!”
公子家故意装糊涂:“司马之话,在下有些不大明白。”
“汝应该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