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爱上中文>朕真的不务正业笔趣阁 > 第885章 寰宇分工必以大明为枢轴(第3页)

第885章 寰宇分工必以大明为枢轴(第3页)

殷宗信读过天择伦、人择论,不公开表的优胜论和略汰论,殷宗信觉得优胜略汰论里,讲大明人因为规模庞大、惨烈的王朝更替,在不断的人为选择下,在天性上,就比夷人要强。

殷宗信对此深以为然,陛下也就是身边没有夷人,唯一一个夷人还是黎牙实这种全东亚总督的高级人才、伽利略这种天才,故此对夷人的了解真的很少。

“陛下,臣领兵打仗,汉人总是向死而生。”

“海寇会故意把负伤之人,挂在树上引诱大明军前往救援,而这些负伤之人,往往不会大呼小叫吸引注意,甚至有咬烂舌头者,即便是林阿凤带领归附牙兵,亦是如此。”

“汉人这种面对生死恐怖的冷静,并非教化所得。”

殷宗信说起了夷人为何不可教化,他真的有充分的理由和证据。

生死有大恐怖,面对死亡的这种沉默、冷静,让殷宗信十分动容,他从来没有在任何夷人身上见过这种表现。

这是天性,不是后天规训的人性,是天然的、天生的冷静赴死。

殷宗信很难确定,陛下能否理解他的意思,但他领兵打仗,他见过很多次这种慷慨、冷静赴死,他也带过一段时间的夷人,最终他确定,夷人不堪重用。

戚继光听到这里,为了让陛下能够理解,他补充道:“陛下,朝鲜军也是如此,颇为吵闹。”

“李舜臣自己都说:天兵肃然,朝鲜军士喧哗无度,遇战则惶惶。朝鲜之战,我部遇挫即溃,终赖王师天兵驰援,此辈天性使然,非教化可移。”

“若以苗疆之策施于海外,恐如沐猴而冠耳。”

李舜臣的原话,不是拍马屁,他是真的无可奈何,大明军强横无比,李舜臣领的朝鲜军已经最能打的一批了,但和祖承训带领的辽东军比,都是云泥之别,李舜臣是真的羡慕大明军的兵源。

朝鲜之战都打完了,朝鲜军连和辽东军比一比的强军,都没有诞生,最终,李舜臣绝望,只能归咎于天性使然了。

朱翊钧没有领兵打过仗,他确实无法想象冷静赴死的场景,他想了想说道:“朕不在吕宋,不知其详,若是吕宋地面,觉得背负了过多的杀孽,就带三寸团龙旗贴,杀孽,都算朕的就是。”

他虽然不能理解这种冷静赴死的可怕,但骂名、罪孽,他可以扛得动,这也是他除了给够饷银、封赏之外,唯一能为军兵做的了。

若是真的有冤魂,就来缠着他便是。

戚继光笑了笑,陛下总是担心军兵有道德负担,那是战场,你不杀死敌人,敌人就会杀死你,对于军兵而言,佩戴三寸团龙旗贴的根本目的,是提醒自己,为什么而战。

只要是为大明而战,为守护身后万家灯火而战,就不会有什么道德负担。

殷宗信觉得他这个武将的话,陛下难以感同身受,拿出一本奏疏说道:“林辅成写了本奏疏,臣还是比较擅长打仗。”

政事、经济,殷宗信觉得自己不如林辅成专业,这厮到了爪哇椰海城,甚至敢就带着一名缇骑,就漂洋过海,跑到了一个海寇的老巢里去了解详情。

林辅成消失了整整三个月,旧港总督府、吕宋总督府都快把南洋翻过来了,他是御赐五品社科博士,活要见人,死要见尸,这不仅仅是要对皇帝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

连天使都敢袭扰,那他们这些南洋的肉食者们,同样危险。

林辅成被找到后,说自己不小心被海寇抓走的,被抓的海寇大呼冤枉,海寇说根本就是林辅成以读书人投奔来的,而且三个月时间,就因为什么都懂一点,已经成了二当家,根本就不是海寇掳掠!

海寇里哪有过这种高端人才?

林辅成之所以带着一个缇骑就跑去海寇老巢,就是为了搞清楚一个问题,全球化分工到底是由效率驱动,还是由利润驱动。

在大明的风力舆论中,普遍认为是以利润驱动,但林辅成总觉得缺了点关键的论证,所以他就去了海寇的老巢。

在对海寇经济的调研中,林辅成惊讶的现,海寇们在用人方面,第一选用汉人,其次是倭寇、倭奴,实在没办法,才会用夷人、生番、黑番。

海寇是一个完全暴力的组织,在这种框架下,第一追求就是效率,无论是杀人,还是劫掠,亦或者是种植园。

而海寇这个集体,之所以要用汉人,是因为真的好用。

林辅成能三个月混成二当家,就是因为他确实很厉害。

最终林辅成达成了一段结论:大航海时代,世界迎来第一次全球化浪潮,全球化分工在进行,而这种分工,是以效率为主要驱动,利润反倒是其次。

“这不是胡言乱语吗?天下利来利往,赔钱的买卖没人干啊。”

朱翊钧看完了开头,就觉得林辅成这个人,有点不太一样了,过于追求标新立异了。

“臣最初也是这么想的,但是他讲的有道理。”

殷宗信十分肯定的说道:“臣相信,分工是以效率驱动的,什么地方更有效率,什么地方就会集结更多的产业群。”

殷宗信从小读《史记》,太史公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

可是殷宗信还是被林辅成给说服了,有的时候,有些人、有些事儿,赔钱也要做。

殷宗信看着面前的黄金和赤铜,颇为感慨的说道:“陛下臣祖父做过买卖,父亲说,他小时候,就很疑惑,为何祖父做买卖,有的时候会养一群闲人,生意不好的时候,祖父依旧养着他们,不让他们离去,哪怕生意不赚钱,也愿意做。”

“父亲不做买卖,他做了两广总督,做了吕宋总督,依旧没搞清楚这个儿时的问题。”

“后来,林辅成告诉父亲,从来没有一帆风顺的买卖,也从来没有风平浪静的市场,就像是永不停歇的大海,潮起潮落。”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