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砚舟房内也燃着一只烛,昏黄的光将他拢在其中,玄青色的衣袍上也落了层暖意。
他倒在榻上,闭目养神。
耳边却倏然响起那位女子的轻叹。
于昏暗中睁开眼,他望向两间屋子间隔着的那堵墙。
本不欲开口,可未过多久,女子接二连三地叹气声响起,他顿时弯了眉眼。
男子声音温润,如一道春风:“容昭,何故叹气?”
隔壁的女子闻言,似乎一愣,翻书的声音隐隐传来。
“有看不懂的地方?”
“不是,”
容昭微微摇头:“我只是在想,有无办法救下那些学子,听百姓们说,他们还未及弱冠。”
明砚舟闻言,低声道:“若是时间再久些,你我或能想一些法子,但处决之期便在三日后。”
这也是她不断叹气的原因。
似乎,没有解决之法。
“明砚舟,”
容昭轻唤道:“若这群学子真是被人煽动的,那他们岂不无辜?”
“我不知该如何定义无辜与否,”
半晌后,明砚舟缓缓开口:“他们若是心甘情愿地被利用呢?”
容昭顿时瞪大眼睛,神情无比震惊。
“国子监的学子,如何会如此单纯地被人利用。”
“你是说……”
“我也是方才有这种猜想。”
明砚舟侧过身,望着那支越燃越短的蜡烛:“我一直在想他们是否被煽动,却没想过他们或知晓是煽动,也愿意为之。”
容昭半晌没说出话来。
明砚舟叹了口气:“我也不忍见这群少年死于刑台之上,是以我打算入趟牢狱。”
那女子顿时眼前一亮,随后想起什么,又归于寂灭:“可处决书业已下,便是知道其中内情,还能救得了他们吗?”
明砚舟缓缓摇头,后察觉她看不见,便开口道:“我也不知,但凡事,须试过才能知晓。”
容昭沉默半晌,随后将手中的书置于床头:“若是不能救,那我们也须得知晓他们为何赴死,待以后写祭文,词便能达意,也可慰藉些许。”
明砚舟弯起眼睫,眼里赞许之色明显:“你也要为他们写祭文吗?”
“我读过些历史,知晓一个王朝剔去腐肉,都会流血。虽知晓史书会不可避免地偏向胜利的那一方,但我也不愿让他们就此湮灭在滚滚洪流之中。”
女子的声音清灵且坚定:“虽不知在史官笔下,他们会是什么样子,但我若能成为知晓一二真相的那个人,那便须为他们付出些什么。为黎民高声疾呼的志士,不应该是如此悲惨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