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攸,生于157年,卒于214年。他是荀彧的侄子,却比荀彧大6岁。
这很正常,因为颍川荀氏,是大家族。
荀攸,被曹操称为谋主,功劳仅次于荀彧。像活捉吕布,官渡之战中白马胜利,彻底平定河北,荀攸都是主功。
荀攸的功劳大,但嘴巴特别严,做人低调,和他的叔叔荀彧有些相似。
曹操评论说,荀攸低调得像个傻子。
他的原话是:荀攸(公达)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不伐善,无施劳,智可及,愚不可及,虽颜子、宁武不能过也。
我想荀攸是读过道德经的,做人处事知道大辩若讷,大智若愚的道理。
平定河北后,荀攸回到家中,他的表弟辛韬私下问他:听说攻取河北时,您有个妙计,讲来给我们听听嘛!
荀攸说:“辛毗替袁谭来求援,大军就北上平定了河北。具体事情我怎么会知道?”
从此家里人也不敢问他军国大事。
三国里,有个许攸,虽然同样起名叫攸,性格完全相反。
许攸从袁绍那叛变到曹操阵营,献计偷袭乌巢。事后自恃有功,不分场合,直接称呼曹操小名,说:“阿瞒,没有我,你得不得冀州。”
曹操表面上虽嘻笑,说:“你说得对啊。”
但心里很是不爽。
许攸最后因屡出狂言,被曹操杀掉。
荀攸对许攸的评价是,贪而无智。
但荀攸和许攸有共同的特点——胆子大。
许攸和曹操、袁绍是小,年龄差不多大,他在公元184年,差不多3o岁上下时,和冀州刺史王芬等人商量,要废掉当朝皇帝汉灵帝,还想拉曹操入伙,被曹操拒绝。
许攸绝对是一个舍得一身剐,敢把皇上拉下马的主。
荀攸呢,丝毫不弱。在公元189年董卓专政时,与议郎郑泰、何颙等人商量刺杀董卓。事情没执行,就被觉。何颙、荀攸入狱,何颙忧惧自杀,荀攸该吃吃,该喝喝,恰好碰上董卓被杀,荀攸得以免罪。
在《三国演义》里,这个图谋刺杀董卓的行为,被安到曹操头上。
事实上,曹操对于董卓,只是拒绝合作,改名易姓,逃出洛阳。
荀攸胆大,在官渡之战中,连续起了三次大作用。
一,在白马胜利之后,曹操和荀攸领6oo骑兵,遭遇袁绍5ooo多追兵。别人都是怕,只有荀攸和曹操认为正是歼敌好时机,故意放弃辎重,引诱敌军争抢,然后突然起攻击,斩颜良,大破袁军。
二,许攸投奔曹操时,献计偷袭乌巢。大家都怀疑,因为许攸这哥们不怎么靠谱,刚来曹营都比比划划,这条计是不是坑,不好说。
只有荀攸和贾诩劝曹操,偷袭乌巢这计可以,得干。
三,乌巢偷袭得手,张郃和高览在曹营阵前投降,曹操还没回来,大营里只有荀攸和曹洪留守,曹洪不敢接受张郃和高览的投降。
荀攸说:“张郃的计谋不被袁绍采用,一怒之下前来投奔,您怀疑他什么呢?”
曹洪这才接受了张郃等的投降。
如果张郃和高览的投降不被接受,袁军就不会崩溃。
相持下去,曹操和袁绍之间,结果还未可知。
荀攸和许攸,如果各自经营一家企业,许攸只是一个敢于吹牛,弱于执行,忽悠投资,欺骗员工的坏老板,而荀攸则是一个既敢顶层设计,又能低调圆梦的好上司。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