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基础是先识字,而识字就不在普通小民的范围。
魏氏这些条件显然都不具备,只能靠魏氏自己来启蒙了。
等家族影响力再大一些,每个孩子都完成了基本的扫盲,这些孩子去官学就容易了。
“叔公有专治,便是算术。”
魏安说道。
“行军打仗算粮草,算路程,农田之事算田产,算地税,与商交易算钱,算货物,户民算赋口钱,皆需算术。”
“族内的账目,邓氏的账目叔公皆未曾出错,可见算数是专长,算得专治。”
数学可是基础学科,族人能学好都不错了。
“对对对,福弟,你所算账目邓氏亦曾夸赞,若有意,便教算数如何。”
魏安一说到算数,魏福一拍脑袋,可不就是吗。
魏福点点头:“若不是安儿提醒,我尚不自知,可惜无书籍用于讲学。”
“听闻书肆中有《九章算术》,专教算术计算,可去书肆购买。”
魏安说道。
在梦中,看到过关于书肆的记录。
说是王允年轻的时候家贫,整日在洛阳的书肆中读书,因为记忆力好,读了许多书。
然后查到说西汉就已经出了书肆,还有专门售书的摊贩。
“何为书肆,不说平氏县,便是宛县也未见听闻。”
魏福疑惑道。
“我曾与魏骥一同前往县城,在一家酒肆中无意间听到有人谈论太原郡的王允,称赞他是一位忠义之士。
据说他因惩治违法的宦官亲族而声名远扬,后来被三公同时征召入朝。
然而他家境贫寒,无力购买书籍,只能在洛阳的书肆中翻阅。”
魏安说道。
“洛阳书肆。”
魏福眼睛一亮,“原来如此,我有生死之交习生往来各处走商,我可托他自洛阳购书。”
有人能代购,那就好多了。
如果魏氏自己派人去洛阳购书,很麻烦。
汉承秦制,法律保留了很多秦朝的元素,其中就包括对人民的旅行的严格限制。
一份户籍簿,将大家管得死死的。
甚至在当时有这样一种观念:一个人一生,除了被征徭役、兵役,都应在本乡本土,老老实实种地、纳税,绝不乱跑,更不要窜到衙门口打官司,给官府增加业务负担。
如果魏氏族人需要出县,他们必须先向乡有秩提出申请。
(对于人口过五千的大乡,由郡里指定有秩;而人口不足五千的小乡县,则由县里指定蔷夫)
在申请中,他们需要详细说明自己的姓名、年龄、目的地、出行目的以及预计的返回时间。
乡啬夫在此基础上,给你开具一份无犯罪记录证明,然后通过县令准许批准,开具出行许可,拿到‘传’。
‘传’上面密密麻麻的刻满你的信息资料,哪怕你带条狗出去,上面也得写明,这样你才能合法出行。
在6路的关卡、水路的渡口以及驿站投宿时,都需要出示身份证明。
如果没有合法的证明文件,将被视为非法出行,这是一项严重的罪行。
或许你靠贿赂能够躲过检查,但如果对方较真,那你就完蛋了。
或是流放,或是把你当贼处死,把某个案子按你身上。
除非你一路走偏僻之所,崇山峻岭,那很大概率碰到贼群。
至于流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