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绥军观摩团的莅临,让八路军总部上下忙碌而微妙。老总亲自率队迎接,虽内心波澜,但面上仍是一片祥和,毕竟,战友之情,不容轻视。
会议室中,两军将领围坐一圈,军事话题下,气氛竟显几分温馨。茶香袅袅间,陈长杰突发奇想,提议亲临前线,一睹八路军精锐风采。老总微笑应允,遂派遣刘师长作为向导,携陈长杰一行前往总部特务团。
此时,炮兵团长吴子亭被意外召唤,一脸疑惑:“师长,观摩特务团训练,怎牵扯到我炮兵之事?”
刘师长狡黠一笑:“子亭啊,你那火箭筒的满腹经纶,是时候给友军展示一番了,说不定能换来些意外之喜。”
在八路军中,精通火箭筒者不乏其人,但能将其技术参数信手拈来,却如凤毛麟角。AK-47与火箭筒,虽非绝密,但能借此契机与晋绥军交换利益,何乐而不为?
吴子亭沉吟片刻,顾虑重重:“师长,晋绥军行事,多有不轨,好武器落入他们之手,恐非善事。”
提及过往,一九三九年末,阎锡山发动的“十二月事变”
,晋绥军侵扰八路军根据地,两军激战,最终在邓政委英明指挥下,杂牌军万余被歼,晋绥军威风扫地,只是出于大局考虑,此事未大肆宣扬。
刘师长见状,耐心安抚:“子亭,切莫一概而论。晋绥军中,亦有抗日志士,如陈长杰,自三七年始,矢志不渝。此番交流,或能增进理解,共御外侮。”
如此一番话,既打消了吴子亭的顾虑,也为此次观摩之旅添上了几分战略考量与人性光辉的色彩。他,一位与日本侵略者交锋无数的勇士,战功赫赫,铁骨铮铮,实乃英雄豪杰。某些细节,基层的将领或许未曾深谙,于是,刘师长特意向吴子亭细述了陈长杰将军那不凡的过往。
回溯至一九三七,抗战烽火骤起,日军铁蹄践踏南口,汤部英勇却难敌强敌,惨败而归。关键时刻,陈长杰临危受命,率部逆袭,历经二十三场生死搏斗,以血肉之躯扞卫疆土,终将失地夺回。
然而,战局瞬息万变,察哈尔之战,刘女明部因怯战致张家口沦陷,七十二师瞬间被敌军围困。生死存亡之际,陈长杰展现超凡指挥才能,出其不意,率部向敌最密集处勇猛冲锋,成功突围,力保实力,以待东山再起。
南口一役后,七十二师与新独四旅整合为预备第十一军,陈长杰晋升为军长,于代县蓄势待发。转瞬九月,日军坂垣师团直逼平型关,战云密布。陈长杰紧急受命,率部星夜兼程,于鹞子沟、团城口与敌鏖战十二个昼夜,大败日军,一举挫其锐气。
平型关大捷,陈长杰之名响彻云霄,“预一军”
亦随之晋升为六十一军,他更兼任前敌副总指挥,后晋升为总指挥,全权负责前线反攻大计。自十月二日起,与日寇展开了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拉锯战”
,连续二十三昼夜,硬生生地将敌军拖入疲惫深渊,迫使其三换联队,孤注一掷,甚至动用了火焰喷射器等新式武器,妄图再夺南怀化。
面对强敌,陈长杰巧妙运用坑道战术,潜入敌前,使敌军先进武器难以施展。同时,八路军从后方突袭,形成合围之势,日军几近全军覆没。此间,平型关大捷与夜袭阳明堡的壮举交相辉映,成为抗日战场的佳话。
闻此,吴子亭恍然大悟,原来陈长杰竟是如此真金不怕火炼的抗日英雄!心中那股排斥之意顿时烟消云散,甚至萌生了助力之意。
另一边,晋绥军一行人策马疾行,副官严某忽有所觉,急忙向司令禀报:“司令,适才我留意到,八路军指挥部的动向颇为微妙……”
一场新的战局,似乎正悄然酝酿。"在众多军官的手腕间,不约而同地闪烁着一块块手表的光芒,这本应是寻常之景,却引得陈长杰眉头轻蹙。手下特意提及此事,显然暗藏玄机。
'你究竟有何深意?'陈长杰追问。
'司令,您看,他们佩戴的皆为新近之作,绝非凡品,价格不菲,动辄数百乃至上千大洋,与市面上几十大洋的货色大相径庭。'
此言一出,谜团浮现。要知道,即便是装备精良的晋绥军、中央军,也唯有少数高阶将领能拥有此等奢华配饰。反观八路军,物资匮乏,而今众多将士却佩戴着名贵手表,实乃异常之举。
陈长杰沉思片刻,未得要领,遂对众人吩咐:'大家务必留心观察,不得松懈。'众人应声,心中暗自警惕,精神为之一振。
此事,陈长杰铭记于心,誓要寻个机会问个明白。
不多时,一行人随刘师长步入特务团驻地。刘师长介绍道:'接下来,将有两项演示:一是战士的百米打靶射击,二是堡垒机枪阵地的模拟摧毁。'
陈长杰闻言,兴趣盎然:'此番定要亲眼见证。'
在这片烽火连天的土地上,轻武器仍是战斗主力,士兵的射击技艺直接关系到战场的胜负天平。打靶射击训练,正是检验部队战斗素养的一面镜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抵达特务团靶场,百余名战士早已列队以待,英姿飒爽。特务团团长上前敬礼,声音洪亮:'师长,特务团突击队已整装待发,请指示!'
随即,百余双眼睛齐刷刷地望向长官,等待着下一步的指令。"
刘师长以礼相还,随即颁布指令:“团长,启动精准射击演练。”
目睹那百余名战士井然步入靶场,氛围凝重而庄严,宛如一幅精心布局的战阵画卷。
陈长杰心中暗赞:“精锐之师,名不虚传。这批战士,莫非是烽火岁月前的铁血老兵?历经两万五千里的风霜洗礼,他们已然是军中瑰宝,未来之基。”
他们手中的武器,闪烁着异样的光芒,预示着今日将有一场非同凡响的展示。枪声骤起,清脆悦耳,交织成一首激昂的战地乐章,回荡在打靶场上空。
陈长杰手持望远镜,目光紧锁,对战士们手中那连续吐火的枪械充满了好奇:“此乃何方神圣?既非传统轻机枪之庞大,亦非冲锋枪之小巧,实为罕见。”
十轮射击毕,壕沟内的报靶员高声宣布一连串佳绩,最低八十五环,最高满贯,平均成绩傲视群雄,直逼九十环之巅。此等战绩,在抗日烽火中,堪称翘楚。
晋绥军众将面面相觑,满腹狐疑,却一时语塞,不知从何问起。昔日眼中的“草莽八路”
,今朝却如利刃出鞘,令人刮目相看。
刘师长见状,嘴角勾起一抹笑意,主动邀问:“诸位若有疑惑,但说无妨,知无不言。”
陈长杰为维护颜面,微妙示意,严副官随即上前,以礼相询:“贵军战士枪法精湛,训练有素,令人钦佩。只是,他们所持之枪,既能连发,又非寻常所见,敢问是何种神器,冲锋枪乎?轻机枪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