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给你提个醒,如今泉哥儿有了出息,亲事这上面可别拖了他后腿。”
沈大奶奶帮沈大老爷解了衣裳,“那老爷觉得林家如何?”
“林家?隔壁林家……”
沈大老爷摸了摸下巴,“他家两个女儿倒也不错。”
沈大奶奶笑道,“我这辈子是个没女儿命的,玉儿是我自小看着长大的,若是她和咱们儿子有缘分,我也算是圆了女儿心愿了。”
沈大老爷看向妻子,现在两人都已经是奔四的人了,年华不在,彼此陪着伴着这么多年,相濡以沫,儿子渐渐大起来,都开始操心亲事了,真是岁月不饶人啊。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你既喜欢,定下又何妨,反正你和四奶奶关系最好,她肯定不会反对。”
沈大奶奶却犹豫了,“我喜欢是喜欢,可日子是他们两个过,儿子待玉儿和妹妹差不多,也不知道喜欢不喜欢,我又不能大刺刺的去问,扰了他心性就不好了。”
沈大老爷嘿嘿笑,“总归孩子还小,他又在念书,等几年也没事,反正他们家两个女儿呢,不是还有一个小的嘛。”
沈大奶奶张了张嘴,安安虽好,但她是庶女,还是个外室女,配自家儿子是不是有些不妥当?
“安安是庶女……”
沈大奶奶瞪了一眼沈大老爷,“况且我和四奶奶关系最好,若是舍了玉儿定下安安,她这辈子都不会原谅我。”
沈大老爷本是为了逗笑,见老婆认真赶忙认怂,“林家若不是玉儿,且配不上咱们泉哥儿。”
沈大老爷是不着急为儿子定下亲事的,但若是林家倒也能接受,毕竟林文骞的生意这几年越做越红火,家底殷实,虽然对仕途可能不会有太大的帮助,但也不会拖后腿,家里女儿又都是请了先生教导过的,能写会算,管家理事绝对不成问题,现在只看儿子有多大的出息了。
沈泉归家依旧在家中就读,教他的先生如今也只是秀才,能教出这般成绩已经非常厉害,已经在宝河镇打出了名气,前段时间便有人辗转询问是否能够为自家子弟启蒙。
于先生看着沈泉作的文章,越发进益了,如今已经很有章法,他自觉才干有限,沈泉天资聪颖,能够教的都已经教了,若是顺利,拿个秀才的功名应该是没什么问题,但若要更进一步光靠他就相对很吃力了。
于先生在指导完沈泉的功课之后请见了沈大老爷,“一寸光阴一寸金,如今距离明年院试还有一年时间,老夫自认如今能够教导大公子的已经有限,以大公子的学问考个秀才应该有七八成把握,但要取得更好的成绩,老夫确实已经力不从心,怕耽误了大公子。”
好不容易遇到一个天才学生,于先生也不想就耽误在自己手里,“若是老爷舍得,可送大公子去平潭书院就读,老夫有一旧友如今在平潭书院执教,倒是可以引荐。”
若是去了平潭书院就已经离了宝河镇了,光是水路就要两天时间,儿子年纪还小,沈大老爷一时之间也下不定决心,但儿子的前途却不容耽搁,只得叫了沈泉,征询他的意见。
沈泉听了沈大老爷的话倒是没怎么犹豫,选择了去平潭书院。
听到沈泉的选择,于先生松了口气的同时又有些遗憾,心情十分复杂,他考到三十几岁才中了秀才,为了生计做了教书先生,靠着束脩倒也过得不错,但没能在功名上更进一步始终遗憾,他暗暗下了决心,后年的科考一定要再去试试,这段时间更加苦读。
“既然大少爷要去平潭书院,老夫也要辞馆了。”
沈大老爷对于先生这个老师十分满意,这样的先生可不好找,“于先生,泉哥儿虽要去平潭,但家里还有一个,做生不如做熟,不如继续留下教犬子。”
之前沈茂之所以会借读在林家家学,一大原因就是沈泉已经开始学习破题,占据了于先生大部分的精力,开蒙这种事情也不想耽误于先生,所以才把沈茂送到林家家学,如今既然沈泉要去平潭书院,沈茂就可以在家学了。
于先生想了想很痛快的答应下来,这样他就能安安稳稳的在沈家再教几年,一边给学生启蒙,一边自己苦读,两全其美。
沈茂是沈泉的弟弟,资质应该也是不差的,若是能一次带出两个童生,以后再也不用愁学生了。
这事算皆大欢喜,唯一表示反对的便是沈大奶奶了,她是万般不舍,默默垂泪,让两父子都束手无策。
沈大老爷也没想到妻子反应这么大,“泉哥儿若是去平潭书院,对学业有莫大好处,不然于先生也不会推荐了,你也别急,书院离家不过两日……”
“两日?来回就是四天,一年能回来几次?这叫我怎生舍得,泉哥儿从未离家这么久,他年纪还小,你怎么舍得?”
“这不都是为了儿子好嘛,平潭书院的教瑜大部分都是举人,对泉哥儿有好处。”
“娘,你别伤心,儿子又不是独身一人过去,你还可以送东西过去,先生放假我也可以回家看您。”
父子两人轮番劝说,沈大奶奶又何尝不知,心里明白但却还是舍不得,“……你们说得都有道理,只有我一个人是妇人之见。”
“娘,你别这么说,娘是因为疼爱儿子。”
沈泉握了沈大奶奶的手,“儿子一定好好念书,给娘挣个诰命。”
“娘等着你。”
沈大奶奶还有什么话好说,一个劲的点头,勉强答应了。
事已成定局,沈大奶奶也知道不能更改,儿子越来越有出息,在家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