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坏笑着按了一下她的腰线,然后往上摸她的肋骨,“还是这里?”
“我的妈!痒,痒……你手拿开。”
“你母亲不在这里。”
“……”
边忱胡乱抓到他的手臂,不让他动,“你快告诉我答案,不许耍赖。”
“想知道啊?”
嗷,尾音……想给他跪下。边忱下意识捂住自己的胸口,化了化了。
她好不容易找回自己的声音,气势颇弱,“……反正你快说。”
她看着他的脸靠近,放大,却又避开她的唇,只是在她耳边小声了句“youdeserveit”
。
2(张)
飞机在傍晚起飞,穿过对流层,离开纽约曼哈顿。
跟边忱待在一起,时光无疑是生动细腻而温暖的。
张很少使用「快乐」和「开心」这些词语来形容与现实生活中的人相处的感觉,因为这些浅薄易懂的词,反而令人觉得悲伤。
「快乐」是一个悲伤的词,他知道。
她已经在他旁边睡着了,张本来是很困的,但是渐渐地却没有了睡意。
腕表上的时间已经是晚上九点,德国正是凌晨三点,容嬷嬷应该在睡梦中。
他提前把时差调回去。他得在落地前跟容嬷嬷聊聊,给她做一下心理建设。
还有,张想起来,他已经好些天没有用“张饮修”
这个身份在网络上出现了。
状态总是很重要的。状态不对的时候,他会把平行时空雪藏在某个角落。
关于旁边的人之前问的那个问题——为什么他会注意到“边忱”
这个网络读者?张其实没法给她一个范本一样的答案。
他唯一确定的是:她关注追随喜欢他的方式,是所有方式中他最受用的那种——热烈而礼貌,用心而真诚,并且能准确地把握对他的认知。
事实上,隔着网络,真正喜欢的话,绝对是藏不起来的,能藏住的喜欢都不是喜欢,那叫自我寄托。
自我寄托的东西跟他是无关的,他看不见也不感兴趣。
而他所留意到的部分读者,都是经常出现在各种留言区的那些。他她们胡说八道侃天侃地还自以为一本正经,没关系,不逾矩就行,还挺有趣,创造了一种很神奇的互动氛围。正好他也是喜欢创造的人,不喜欢遵循已有的范本。
刚开始在微信公众号上写随笔的那段时间,张隔几天就会登录一次,因为跟“天才”
有约定,他很不喜欢让人失望——在别人已经对他产生了期望的情况下,并且那些不是陌生人。
后来他发现,公众号后台收到的信息越来越杂,除了他的“天才”
,还经常出现一些陌生人。低素质语言时有滋生,莫名其妙的攀谈和倾诉更多。
类似边忱这样的“天才”
反倒很少在后台给他留言,他她们知道他很忙,所以自作主张地把阵地转移到其他公开留言区。很可爱。
于是他也不再看公众号后台信息,并且敲长篇故事的时候没空敲随笔。他的“平均每日半小时”
平稳地维持着,边忱这一类人也依然活跃在他的可见范围内。
张不喜欢发微博动态,大多数时候他也根本不知道有什么东西可以在那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