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爱上中文>但大明已经没了 txt校对 > 第348节(第1页)

第348节(第1页)

这话说出了不少同学心中疑惑

对啊!帝国一直都是君主政体,就算有立宪运动,君主权力也一直很大,这也是为什么会导致皇室、外戚、勋贵和世族集团能够进化为垄断资本集团的主要原因,因为他们都依附于皇权。

既然如此,受大明文化影响很大,或者说同源同文的东夏,为什么突然会出现共和政体呢?

教授推了推眼镜,敛容凝神

回答道

“这就是为什么东夏独立,会和新文化运动挂钩的原因了。”

“因为共和民主思想,在大明,一直都存在!”

-------------------------------------

民主思想在大明,到底是什么时候生根发芽的呢?

共和时代后的不少学者,都乐于探究这一问题

结果让他们惊讶的发现,这个时间远远比他们想象中要长

那是在前明尚未灭亡的时候,前明后期,一些“特立独行”

的学者已经开始思考自己所在社会形态的局限性。

他们的思考是不成熟的,许多在后来看来甚至错得离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但却是伟大的!

后明的中兴与改革,保留了这一思想存在和发展的土壤,纵使他们从来没有成为时代的主流声音。

但只要能保留异见,就足以为进步留出空间。

尤其是世祖皇帝的改革,在用强制力推动国家向资本主义方向扭转的同时。对于公共舆论的开明态度,是世祖执政时期的一大特点,即使是对于那些他本人政见上的敌人,世祖也从来不用强权堵嘴。

对于见证了这一伟大壮举的部分知识分子而言,他们的思想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

在这一领域的先行者,必须提到四个名字

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和唐甄

其中以王夫之和顾炎武的贡献最大

在世祖逝世后,已经年逾八旬的王夫之,于自己生命最后的七年时间,主持和自己的学生、子侄,把自己追随世祖皇帝数十年,君臣之间交流所产生的所思所想,整理记述,长达八十万字,共五卷。

由于王夫之致仕隐居后,自号船山先生,称为《船山侍帝问录》,详细记述了世祖皇帝及其政治伙伴们的思想体系。

由于王夫之本人又是哲学大家,故而他又把这些零散的思想成果,串联为整个上下贯通的哲学体系。

在这一体系中,所谓“政治之要,首在利民,利民之至,便为大同,大同者,公天下也。”

被认为是主要的意识形态纲领。

而顾炎武,则是完善了世祖遗留的经济和政治思想,把其整合为完整的经济学体系。

并以亲身经历者的视角,详细记述了世祖改革的全过程。

他在从青年时期就开始创作,晚年完成的《日知录》中,完成了这一工作。

可以说,从这个阶段开始,大明内部的民主思潮,从萌芽阶段,逐渐转为成长阶段。

虽然依旧不是社会的主流思想,甚至到了昭宗以后,朝廷还多次封杀过王夫之的《船山侍帝问录》,否认其中记载的真实性。

但火种一旦燃起埋下,就不可能轻易被扑灭

尤其是,这些思想,都伴随着资本经济的发展,以及其背后日益膨胀的社会矛盾,有了自己坚实的现实基础。

由于这一思潮以王夫之的《船山录》为核心,所以被称为“船山学派”

,或者“大同学派”

……

讲到这里,已经快下课了,但这一章也许是内容比较多,还是没讲完,不过大胡子教授还是一如既往的留出了提问解疑时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