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些疲倦,不再逗他:“你去吧。”
“是,殿下。”
韩说匆匆出门,走了一半,又转回来问,“殿下,是否需要吹灯?”
“不必。”
借着烛火,也好思考些问题。
我和刘彻每三天通一次信。写一封,寄一封。信使一趟来回需要的时间不止三天,所以我发出的信与收到的刘彻的回信,日期是错开的。
刘彻不知道刘荣的真实身份,在信中多次表达了对他的不满,说我与他太亲近。我估摸着刘彻必是在随行人员中安插了人给他报信,却又没打算瞒我。
这人我不是没办法揪出来,只是身正不怕影子斜,留下他给刘彻通风报信,刘彻也好放心。
可是我和刘彻的通信,十天前就断了。京里给我递的消息也变得断断续续。我有些忧心,不知我被困的空当,京里那些有想法的人,会在景帝耳边吹什么风,下什么雨。
次日醒来,青铜台上烛泪汩汩。边塞毕竟不像未央宫,连窗沿都因为用的久了,边缘扭曲,挡不住风。
虽然离冬天还差几日,但我决定今晚就把炕烧起来。
韩说边服侍我穿衣,边告诉我情况。说此次因道路而被困的共有两个县,百姓八千户,三万多人。营中加上我们,共有将士一万三千。
如果有足够的民夫,道路可以在七日内开通,然而现在最大的问题是,由于今年是荒年,雁门郡又逢郡守交替,没来得及调集粮食,以致县仓里现在没有存粮了。
“粮仓里的数量还可以支撑多久?”
“如果无战事,大约一个月。如果有战事,战马需要玉米和燕麦,时间就要缩短了。”
李当户敲敲门进来,听到这番话,笑道:“殿下多虑了。今年刚下过一场连续十几天的秋雨,地面不适宜骑马,匈奴人要来也不容易。况且秋冬时节,马儿要养膘,匈奴人怎么舍得放马出来。”
开路之事,新任郡守冯敬已经开始着手处理。我不放心,让桑弘羊前去从旁协助。桑弘羊在统筹人事以及管理钱粮方面,不说在太子宫,即使在未央宫,也没几个能与他比肩的。
虽说冯敬才是一方太守,我这个太子并没有什么插手的余地,但桑弘羊的能力让他虽然对我的越俎代庖有些着恼,却无法指责。
一切安排妥当了,下午我闲的无事,点了一名将官,让他带我去边关看看。
这名将官姓赵,是个校尉,算起来还是刘氏一门八杆子打得着的亲戚。
因为边关将士们经常在这一条路进进出出,早已夯实了路面,我们倒是没踩着什么泥水。
两畔青山重叠绵延,尽头,山腰云蒸雾掩的,与灰蒙蒙的天空纠杂在一起。
前面巍峨雄壮,却又旧迹斑斑的城楼,便是西北边塞的最前线。大汉的旗帜在其上猎猎招展。
“赵校尉,这附近可有什么值得一看的去处?”
我打破沉闷。这赵校尉一路都十分缄默,他似乎对我有些敌意。
“值得看的地方是有的,只是不知太子殿下想不想看,”
他未等我回应便道,“请跟我来。”
说罢便在前面带路。倒颇有些军人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