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一位较为年长的身姿矫健的女子上前回答。
宇文思源再次扶额,立夏果然是立夏,简洁、干练的把人家名字都省了,“你们都多大了?”
“回禀陛下,草民十七岁。”
“回禀陛下,草民十六岁。”
“回禀陛下,草民十八岁。”
“回禀陛下,草民十五岁。”
原来是等差数列,很均匀嘛,“按年岁大小从左到右排列,”
宇文思源看着那四个迅速排好的影卫,“从今以后你们就叫,宣福、宣泰、宣安、宣康吧。”
那四人谢过赐名,又跪拜后,宇文思源从坐上站起来,走到他们面前,笑着说,“你们是夜岚选送过来的,朕信得过,以后朕的安危就要靠你们了。”
没办法,他们比现在的她强了太多。
那四人身躯一阵,又反复的谢了恩,今日宇文思源饱受“立夏们”
的折磨也不想多说什么,便让他们退下。
等到看见他们“嗖”
的一下都不见了,宇文思源眼角抽了抽,果然是影卫啊。
宇文涟看这女儿几不可闻的叹了声,女儿现在想什么几乎都写在她那张脸上,如果只在他面前这样他自然高兴,只是若在外臣面前也如此做派,可就需要费费脑筋,好好磨练她一番了。
作者有话要说:偶要加快思源的成长速度
艳阳天,和风荡荡,杨柳依依。御花园一角的亭子里传来朗朗读书的声音。
“《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
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僇矣。《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鉴于殷,峻命不易。”
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宇文思源摇头晃脑的背着今天父君留下的课业。古人读书可不比现代人读了就算了,现代人读书只需要有个大体概念,需要时在再百度搜一下即可,虽然浮躁,但不得不承认十分快捷。而古人读书不单要了解文章的大意和里面用典的出处,最可怕的是要读一本背一本呀。这对于用惯了快捷、方便的资料库的宇文思源来说无疑是一项巨大的挑战,挑战的并不是智慧,而是自己浮躁的心态。
可是她不能不学、不能不背,因为在朝堂上,那些科班出身的大臣们谈起问题处处引经据典,不学习又怎么能知道他们要讲什么呢他们可是将这些典籍里的名言警句当作常用成语来使用的,出现次数的频繁简直令人发指。宇文思源虽然有心要简化奏章、不要通篇“子曰”
、“《诗》云”
,但也要将来真正亲政了再说,现在多数奏章都是由父君批阅的,他既然熟悉这样满篇“经典”
的奏章,那她也没什么好抱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