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来自东方和西方的移民
沿着多瑙河往上来到波佐尼(布达迪斯拉),在经过十几天的6地旅程,就来到波西米亚王国。
作为神罗四大世俗选帝侯之,波西米亚王国依靠丰富的矿产和纺织业成为神罗经济最达的地区。从捷克向多瑙河上游、匈牙利、威尼斯等地输出的有马、牛、皮革、粮食、银、麻布等。都布拉格是中欧最大的城市,查理四世在位时修建了中欧最早的大学——查理大学。也正是因为波西米亚的财富,查理四世和他的儿子文策尔得以当选神罗的皇帝。
瓦拉几亚商会将生意做到了这里,在做生意的同时商会也充当着间谍、招募人才的角色。
一些因为各种原因而破产的工匠是他们的目标,他们利用重金让这些工匠来到瓦拉几亚。包括珠宝匠、木匠、铁匠,而这些人大多是当地民族,因为被日耳曼人压迫,被破产,或背井离乡,或沦为农奴。
“我说,你不是骗人的吧,那里真的能给在这里好几倍的钱?”
在布尔诺的一个酒馆,一些失业破产的工人工匠正在围着一个商人询问。
“当然,那里的领主都下了命令了,要建设许多东西,并且所有来到这里定居的人,全部免税,最长三年。”
“三年”
,一些人动了心,要是行情好,三年足可以攒一赐小财富,一年也可以有些底子。
布尔诺也是本地民族和日耳曼人冲突最激烈的地方,教会和移民掌握了大部分财富,尤其是教会,这些教士和僧侣很快把持了捷克教会和寺院的主要职位,广占土地,几乎达捷克耕地的一半。
与此同时,教会为巩固和扩大势力,从神罗招引大批骑士,让他们分享土地,役使捷克农民和来自德国的移民。捷克国王为了增加国库收入,也让大批德神罗商人和手工业者进入捷克,并许可建立各种自治城市,享有各种特权。德国人大量移民的结果,在捷克国内形成了一个德意志教俗封建主、城市贵族和矿山主的特殊社会集团。他们和捷克大封建地主相勾结,共同剥削捷克人民。农民、城市平民,身受民族和阶级的双重压迫,使他们“像流亡者一样住在自己的国内”
。
天主教会是最大的封建主和剥削者,教士的上层几乎全是德国人,因此人们的仇恨先指向教会。教会征收沉重的什一税。教皇通过教会大肆搜刮,把捷克当作教廷收入的主要来源。
这种情况下,商会的招募活动就顺利一些。一些农民和工匠在商会的劝说下整理包袱,前往新的土地。但他们大多是生活所迫,一些人不愿意前往异教徒遍地和落后的东欧。
商会也不强求,只是继续说动工匠前往。一些玻璃工匠见在波西米亚出头无望,也前往瓦拉几亚。这一路上肯定是困难重重,但好歹还有机会出人头地。
而在北意大利地区,商会的目标则是威尼斯的穆拉诺岛。这里拥有整个威尼斯的玻璃工匠。
14世纪开始,穆拉诺开始出口玻璃制品,以其玻璃珠、玻璃镜子和玻璃吊灯闻名。
玻璃工匠很快成为穆拉诺岛上的显赫的公民,他们被允许佩剑,并享有豁免权,他们的女儿可以嫁入威尼斯豪门。穆拉诺的玻璃师对威尼斯如此重要,穆拉诺玻璃师傅被禁止离开威尼斯共和国。但还是有人冒险移民去了尼德兰等地。
而且,穆拉诺岛不是一个岛屿。他名义上是岛,其实是群岛,岛与岛之间由桥梁连接,形同一岛。要想将这里的工匠带出,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当然,移民来源最多的还是要属金帐汗国。由克里米亚鞑靼人定期对斯拉夫人和瓦拉几亚人进行捕捉,让他们开始移民到摩尔多瓦。他们在德涅斯特河附近从事生产,大大充实了边境人口,亚历山德鲁利用德涅斯特河构成防线,以阻止游牧部落的侵袭。
这些移民充实了摩尔多瓦的东部地区,耕地很快就开垦出来。一些逃过一劫的野花在田埂上开放,孩子们在田地中玩耍,村庄的教堂响起祈祷的声音。
德涅斯特河沿岸形成了大大小小数百个定居点,接着河流运输,这些定居点很快组成一些城镇。每个月特定时候,会有一些商人来到这里出售生活用品。
食盐成了各个城镇村庄的最大购买品,因为需要在冬天利用食盐保存肉类。而所有的制盐厂都掌握在总督手中,不管是粗盐精盐都有。而每年向国内外出售食盐,就是一笔巨款。
彼得也开征了盐税,不管价格多少,每售出一公斤食盐,就得按固定比例上交利润。这也是瓦拉几亚第一个间接税,最后的负担肯定是转移到了百姓身上。而这也是不少国家的常用税种。
汉萨同盟的商人也来到了摩尔多瓦,他们在雅西、苏恰瓦等地交易,最远到达了康斯坦察。粮食、食盐、麦芽糖、麻布等都是贸易中的物品,康斯坦察出现了手工制造业的新增长,包括木匠业、制革业、编织业和金属加工业。奢侈品工业第一次出现在这里,热那亚商人在这里占不到一点便宜。只能老老实实的交税做生意。
北多布罗加已经成为君士坦丁堡的第二个粮食供应基地,在瓦尔纳被奥斯曼攻击劫掠的情况下,康斯坦察负责大部分的君堡粮食供应。利用贸易得来的钱财,彼得开始大规模的招募人才和扩充军备。以至于不少人私下说瓦拉几亚有两个统治者,一个是米尔恰,另一个是他的儿子。
米尔恰也不生气,父亲与儿子共治国家可是很常见的。东罗马帝国不是有个共治皇帝吗,要不是希望彼得能够历练历练,他早就将他弄为共治者了。现在让他出任摩尔多瓦总督,也算是变相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