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甄门女博士
良人阿秀的住处,是位于北宫东北角一间孤立的房屋,全用砖瓦,墙涂赭色,正南双开门,东西南有四面糊纸窗棂。宦官扶曹叡踏上一个石阶,脱靴着袜,就穿门进入屋内。房内陈设简单,砖地铺着二重席,正北立一屏风,屏风前一张大床,床上铺细白麻布绵褥。阿秀裹细白麻布绵被,睡在床里,特别为皇帝留着前床空间。
只见她形容枯槁,面色蜡黄,用微弱的声音,有气无力地说:“婢子阿秀恭迎官家大驾,重疴缠身,不能跪迎,乞官家恕罪!”
曹叡安慰说:“汝已至此,岂得言罪乎?”
他看到阿秀嘴唇干枯,下旨取高档蜂蜜水,由伏侍的宫婢阿媖扶着阿秀饮用。蜜水果然起了功效,使垂死的阿秀稍振精神。
阿秀说:“乞屏退左右,唯留阿媖。”
阿媖说:“婢子于黄初元年冬至二年,侍奉文昭太后与陛下于邺宫。”
曹叡见到阿媖后本就感觉面熟,听此一言,便明白了阿秀单留阿媖的缘由,于是命宦官们退出屋外。
阿秀躺着说:“文昭太后冤痛之事,何忍倾诉,又何忍不倾诉?阿秀十年之间不得时机与官家细言,而今命如悬丝,仅存一息矣!不吐不快……”
曹叡已经完全明白,就说:“汝如今直言,无有讳忌,朕当静听。”
为了听话方便,他立即上床,就在枕边跪坐倾听。
…………
光和五年(182)十二月丁酉,中山国内的名门望族无极甄门迎来了最小的女儿。此女年方两三岁时便已出落得广额修眉、明眸皓齿、杏脸桃腮、樱桃小口,一头乌发浓密秀丽,在几个孩子中显得最为聪慧可爱,人称堪比王嫱,故乳名阿嫱。在阿嫱之上,有夭亡的长兄甄豫,次兄甄俨和三兄甄尧,四个姐姐分别是甄姜、甄脱、甄道和甄荣。
阿嫱的聪慧,从小就有别于众。她早在三岁时,其实只有现在两岁,才刚学会说话和走路,不料父亲甄逸去世了。阿嫱哭得双眼红肿,不进饭食。甄母心疼小女儿,不得不把她抱在怀里,哄她进食,此种情况,竟持续约一个月。阿嫱完全依成人的规矩,行各种烦琐的丧礼,以寄托哀思。大家都称赞说,不料幼小的阿嫱,竟如此懂得孝道。
四岁时,阿嫱就主动提出要求,请兄长们教她识字和写字,且过目不忘。当时人们一般都是跪坐在几案前,她个头太小,只能长跪在几案前,挺直腰杆。认字和写字就相当累人,但阿嫱却能长时间地坚持学习。
从六岁开始,阿嫱就阅读甄家的藏书。当时虽然纸已发明很久了,但纸质还是不好,不能完全取代竹木简和绢帛。甄家的藏书有两间书房,本是专供甄逸、甄俨和甄尧使用的,小阿嫱却挤了进去。书房席上有书架,总计一百多部书,多半还是竹木简书,用皮绳或麻绳串成册,少数帛书和纸书,卷成卷,存放在书架上。帛书无非是在织成匹的绢帛上,连续抄写;纸书却需要好多张纸抄写,然后粘裰成卷。按汉字自右直行的书写和阅读习惯,看帛书和纸书,须自左不断开卷,右方不断卷卷,中间留若干行字,供人们连续阅读。看完一卷,还须反方向再卷一次。古书常用卷一、卷二之类,卷成了书的计量单位。如《史记》一百三十卷,就大体相当于需用一百三十个帛书或纸书卷。遇上好天气,必须定期把书搬到屋外晾晒,以防潮湿发霉。
以阿嫱的身高和体力,还取不了书架上的书,特别是高处的竹木简书,须请兄长或男奴女婢帮助。她总是对男奴女婢们很有礼貌地行揖礼和道谢。男奴女婢们反而不自在。
有一回,一个女婢说:“阿嫱,汝是主,吾等贱为奴婢,岂得如此!”
阿嫱却张开樱桃小口回应:“墨子曰兼爱,人岂得分贵贱!”
久而久之,男奴女婢们都对阿嫱很有好感,说她可亲可爱。
阿嫱就是在如此的读书环境中,成天徜徉在书房里,仿佛书房就是她的天地、她的乐趣、她的幸福。家人会食,必须去找她吃饭。男奴女婢们很快有一句口头禅:“寻觅阿嫱,便去书房!”
夜深了,书房里常亮着一盏油灯,凭借着它微弱的火苗,阿嫱还在孜孜不倦地读书。
有一回,甄母夜里来到书房,嫌灯光暗,特别为爱女买了一盏精致的铜灯,可以同时点六个火苗。
甄母曾问阿嫱:“汝何以如此留恋书房,喜爱读书?”
阿嫱回答:“唯有读书,方知天地万物之大,立身处世之道。”
八岁时,一天,外面传来热闹的锣鼓声,原来是站立骑马戏的。甄家人都登上阁楼,观看难得一见的表演,阿嫱却不去看。
四个姐姐感觉奇怪,她们看完表演,兴尽来到书房,只见小阿嫱安静地长跪在几前,津津有味地阅读简书。甄脱问:“此戏非寻常可见,阿嫱何不一观?”
阿嫱却说:“此岂女人之所观邪?”
甄姜说:“汝长跪读书,双膝痛否?”
阿嫱说:“初读书时,尚觉痛;今已五年,不觉痛也。”
她膝行转过身体,恭敬地向阿姐们行肃拜礼,一本正经地说:“请阿姐各行其是,阿嫱须读书矣。”
四个姐姐哈哈大笑着离开了书房。
九岁时,阿嫱便遍读家中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