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对付汉王的人选,接下来的早朝便进行得十分顺利,可就在即将结束时,一个不和谐的声音跳了出来:
“陛下,卫青之子卫颖从叛,臣请斩卫青。”
众臣侧目一望,现建议之人正是内阁兼工部尚书杨荣。
因为近期两次听过这个名字,高坐在上的朱瞻基已经知道卫青是谁了。
六年前卫青大败唐赛儿后,得到了永乐帝的赏识,由备倭都司指挥使迁到了济南卫,短暂担任了山东都指挥使。
可就在去年,卫青犯了事,被洪熙帝关进了大牢,至今还没有出来。
处死一个本来就在牢里的犯人,加上其子加入了叛军,朱瞻基自然没什么好考虑的,可就在他准备下旨杀卫青时,一边的蹇义突然出列阻止:
“启禀陛下,臣以为不妥。”
“哦,这是为何?”
蹇义解释道:
“卫青此前一直担任备倭都司指挥使,在胶东莱州、登州一带颇有声望。
去岁卫青又上书称备倭都司各卫所将士缺乏弓箭,请拨弓一万、弦二万、箭三十万,先帝允之,后卫青被下狱,当地旗军都为之哀伤。
如今山东大半已经沦陷,独留兖州府及东部登州府,若斩卫青,臣恐登州各卫所不战而降。”
朱瞻基闻言顿时抬手抚住了自己的胡子,杨荣见状便知皇帝正在纠结。
虽然心知蹇义说得很有道理,但杨荣就是看对方不顺眼。
去年洪熙帝登基后十分倚重蹇义,因为当年杨荣曾经弹劾过蹇义,导致洪熙帝对他的观感不太好。
后来杨荣被人告状,洪熙帝正准备处置他时,蹇义却叩为杨荣求情,指出是有人诬陷杨荣。
蹇义一心为国,即便自己被杨荣弹劾过也要帮对方说话,这本来是一件足以传为美谈的事,可杨荣却不这么想。
“当年你磕头在先帝面前为我求情时,心里定是洋洋得意,可我偏不让你如意!”
想到这里杨荣再次拜道:
“有功不赏、有过不惩,为祸之道也,请陛下三思!”
蹇义闻言顿时气得火冒三丈,杨荣可是曾经当过内阁辅的人,在卫青这件事上他怎么能如此糊涂,他到底想干什么?
于是他也再拜道:
“叛王起兵后,各卫所武官多是被裹挟而不得为之,若因此处置其家人,反倒会逼得他们对叛王死心塌地,请陛下三思!”
“哎。”
见自己最仰仗的两位重臣快要翻脸,朱瞻基顿时感觉有些头疼,轻叹一声后,为了表现得不偏袒任何一方,他只得打马虎眼道:
“两位说的都有理,朕一时无法抉择,便先将这事放下,等解决山东之乱后再行处置。”
杨荣、蹇义闻言都不满意,但既然圣意已决,他们也只能愤怒地互相对视一眼后退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