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生活多么残酷,墓地里一片安宁。
——米兰昆德拉
于连索海尔的死,对青年人的影响是永恒且巨大的。
无论在哪个时代,无论我们所处怎样的社会,我都坚信,像于连这样的典型青年是不会消失的,正如拜伦所说的那样,他不过是“感受了一次海水的变幻,成了一颗富丽珍奇的瑰宝”
欲望,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欲望。佛经上说,人有五毒:贪、嗔、痴、慢、疑。于连所处的那个时代的法国,正是一个穷奢极欲,利欲熏心的社会。在他的脑海里,永远都充斥着人类的各种欲望。他贪名利,追求德?瑞纳夫人为的只是试试自己的勇气,利用玛特尔小姐的爱情也只是为了30岁就当上司令;他嗔怒,讨厌家里人看不起他的眼光,憎恶贵族们的所不该享有的生活;他痴恋,对拿破仑的时代久久不能忘怀,梦想着自己就是拿破仑第二,会有飞黄腾达的一刻;他傲慢,瞧不起同阶级的人,看不惯拥有贵族血统的答丢夫们,而对自己的才华却过分看重;他也疑惑,怀疑这个社会自己为什么不得以出人头地,提防着周围的人与自己的利害关系。
虚伪,在那个年代,每个人都伪装着求活。每个时代的社会应该都是狼的天下,每个人都以狼的身份存在着,只不过狼也有很多种。比如说,有些是凶狼、恶狼,长满獠牙,处处吃小狼,一如贵族、教会;有些则天生懦弱,无力与凶狼搏斗而被欺凌的狼,就如平民。于连是一头体小孱弱,而智慧卓越的狼。这种狼是不会甘心于一辈子被欺压的,它决心要以最短的时间,冒最大的危险去成为一头真正的凶狼、恶狼,它要与狼谋狼的利与名,它要自己主宰命运进而主宰其他狼的命运。在他的前面,一头狼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拿破仑,他也渴望着成功,可是恶狼、凶狼们的世界是多么的残酷,没有谁会主动让出利益,而他却没有取得胜利的绝对力量。
那个年代,于连?索海尔可谓是生不逢时。一个有理想,有智慧,有才干的年轻人,最后竟选择以死的代价去控诉社会的黑暗。人们总是说,性格决定命运,认为于连的死有其必然性一样。对此,我是不赞同的,因为我始终认为性格具有可变性,命运也是不可捉摸的。也许说:“变化的性格决定着人命运的变化”
会更加恰当些。于连的性格总是变化着的,正如每个青年一样,思想会随着岁月的变迁而有所改变。对于一个思想逐渐改变的人来说,死亡或许更是一种伟大的生,又或者赴死间存在着一个伟大的缘由。
“为了漂亮出色的虚荣,而放弃了简单平凡的真理”
是于连人生选择上的不幸,但是在这追求的过程中,他得以认清社会的虚伪和黑暗,且得到了德?瑞纳夫人伟大的爱情,则是我所向往的大幸。“除了死亡没有任何力量可以把我们分开”
这是青年们都想对所爱之人说的承诺。当于连得知夫人是被教士诱骗,而使自己身陷牢狱的时候,他深切地感受到夫人对他的爱及自己对夫人的爱,这使他自责,他拒绝上诉,拒绝忏悔,以死的方式,证明了死亡也不能战胜爱情,一切私欲都会变为纯粹的爱情的道理。
现实主义小说家们强调用真实的语言,通过典型人物的经历,来反应社会的一切罪恶与美好。于连的死,可以说是黑暗社会下个人奋斗者失败的一个典型。但佛说,众生平等。我相信,每个人都有一个天堂,于连所代表的这类青年也有他们的天堂。纵然,这天堂没有永恒、没有福乐、没有光环,可是它永远存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