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爱上中文>20首古代艳诗 > 第32章 遇椎毕命数本难逃谋叛戕生咎由自取(第2页)

第32章 遇椎毕命数本难逃谋叛戕生咎由自取(第2页)

当下胜之别了父亲,回到家里,只见公主一个人坐在房内看书,见他进去,正眼也不去看他。胜之只得陪着笑容,走近公主的身边,问他道“公主在看甚么书”

公主仍是不睬。胜之一看,见公主所看的乃是孝经,胜之就借这个题目开场道“公主别的书很多,何以单看孝经照我说来,公主独有此书,可以不必看它。”

公主此时已知胜之话中有话,始懒洋洋地抬起头来问胜之道“为甚么我不能看这本书呢”

胜之微笑着答道“孝经自然讲的是个孝字,现在你的公公,身系狱中,无人援救。此事除公主之外,谁有这个力量公主到京以后,并不进宫去代公公疏通,岂非与此书的宗旨相反么”

公主听了道“你们父子两个,平日只当我是一根眼中之钉,大不应该。9此事我去求我父亲,这种小案,未必不准,即使不准,我还好去哭诉祖母。这些些的情分,也是有的。无如你们府上,自恃功高,往往使人难堪,我实在气忿不过,因此冷心。”

胜之听了,笑笑道“公主此话,开口就说错了。”

公主道“怎么我说错了呢你倒指教指教看”

胜之道“你与我不睦,乃是闺房私事。断不可因为闺房私事,连堂上的事情,也置诸脑后。”

公主听了道“照你说来,我不去替你父亲疏通,便是不孝了。”

胜之道“对稬公主打我骂我,都是小事。你的公公之事,哪可不管”

公主听至此地,脸上就现出得色道“如此说来,你们周府上,也有用得着我的地方么”

胜之道“我为父亲的狱事,自然只好求你。其实我与你二人,又无冤仇,都是你平日骄气逼人,使我无从亲近,不能怪我。你若能够救出我父,从此以后,我就做你的丈夫奴隶,我也情愿的了。”

公主此时已有面子,便嫣然一笑道“我只怕你口是心非。等得事情一了,你又要搭起侯爷公子的架子来了。”

胜之道“公主放心,侯爷公子的架子。无论如何大法,总及不上公主的架子呢。”

公主听完,微微地瞪了胜之一眼,方始命驾入宫。见了文帝,自然请求赦他公公之罪。谁知文帝,并不因父女之私,就寝谋反之事。公主一听,语不投机,他也乖巧,便不多说,径至他的祖母之前,伏地哭诉道“孙女公公周勃,自从跟了去世祖父,打定天下,忠心为国,直至如今。公公若有异心,嫡祖母当时斩淮阴侯韩信的时候,岂不留心,哪能还到现在父皇不知信了谁人谗言,不念前功,贸然翻脸,孙女想来,国家功臣,似乎不可过于摧残的呢。”

此时薄太后本已得了薄昭之言,也说周勃并无异心,正要去责文帝疑心太重,冤屈功臣的时候,又见他的孙女,哭得泪人一般,说得很是有理,便一面令公主起来,一面召入文帝。文帝应召进见。薄太后一见文帝,竟把他头上所戴的冒巾,除了下来,向文帝面前一掷,大怒道“绛侯握皇帝玺,统率北军,奋不顾身,攻下吕产所管的南军,这个天下,才得归汝。他那时不造反,今出就一个小小县城,反想造反么”

文帝一见太后动怒,又知太后从来不肯多管闲事,若非查得切实,决不有此举动的。慌忙跪下道“母后不必生气,容臣儿即命廷尉释放绛侯便了。”

薄太后听了道“这才不错,非是为娘干涉朝政,绛侯人本忠厚,春秋又高,哪能受得这般惊吓况且汝是由王而帝,不比汝父自己打来的天下,对于功臣,稍稍倨傲一点,尚不要紧。”

文帝道“母后教训极是,臣儿不敢不遵命”

文帝说罢,退出坐朝,即将周勃赦免。

周勃出狱,喟然长叹道“我曾统百万雄兵,怎知狱吏骄贵,竟至如此”

说着,入朝谢恩。文帝自认失察,叫他不必灰心,仍去就国。周勃听了,他自矢一番,趋出之后,谢过众人,回国去了。胜之因为公主救出其父,从此对于公主,真心敬爱。公主也秉了严父慈母之教,对于公婆丈夫面上,并不再拿架子,相亲相敬,变为一个美满家庭。

周勃回国之后,感激太后恩典,每思有以报答。一天,得了一个密信,知道淮南王刘长,骄恣日盛,出入用天子警跸,擅作威福,因思文帝只有此弟,若不奏明,预为儆戒,实非刘氏之福,于是密遣公主,入都报知文帝。

文帝听了,贻书训责。刘长非但不听,竟敢抗词答复说道“甘愿弃国为布衣,守家真定。”

文帝见了复书,知是怨言,又命薄昭致书相戒。其辞是

窃闻大王刚直而勇,慈惠而厚,贞信多断,是天以圣人之资奉大王也。今大王所行,不称天资。高帝待大王甚厚,而乃轻言恣行,以负谤于天下,甚非计也夫大王以千里为宅居,以万民为臣妾,此高皇帝之厚德也。高帝蒙霜露、冒风雨、赴矢石、野战攻城,身被疮痍,以为子孙成万世之业,艰难危苦甚矣。

大王不思先帝之艰苦,至欲弃国为布衣,毋乃过甚且夫贪让国土之名,转废先帝之业,是为不孝父为之基而不能守,是为不贤不求守长陵。而求守真定,先母后父,是为不义数逆天子之令,不顺言节行,幸臣有罪,大者立诛,小者肉刑,是为不仁贵布衣一剑之任,贱王侯之位,是为不智不好学问大道,触情妄行,是为不祥此八者危亡之路也而大王行之,弃南面之位,奋诸贲之勇,常出入危亡之路,臣恐高皇帝之神,必不庙食于大王之手,明矣昔者周公诛管叔,放蔡叔以安周;刘桓杀其弟以反国;秦始皇杀两弟,迁其母以安秦;顷王之代,高帝奋其国以便事;济北举兵,皇帝诛之以安汉。周齐行之于古,秦汉用之至今。大王不察古今之所以安国便事,而欲以亲戚之意,望诸天子,不可得也。王若不改,汉系大王邸论相以下,为之奈何夫堕父大业,退为布衣,所哀幸臣皆伏法而诛,为天下笑,以羞先帝之德,甚为大王不取也宜急改操易行,上书谢罪,使大王昆弟欢欣于上,群臣称寿于下,上下得宜,海内常安,愿熟计而疾行之行之有疑,祸如矢,不可追已。刘长看过薄昭之书,仍旧不改旧性。但恐朝廷真的见罪,只好先制人。当下遣大夫但等七十人,潜入关中,勾通棘蒲侯柴武之子柴奇,同谋造反。约定用大车四十辆,载运兵器,至长安北方的谷口,依险起事。柴武即遣士伍,名叫开章的,往报刘长,叫他南联闽越,北通匈奴,乞师大举。刘长见了开章,奖他忠心,为治家室,并赏财帛爵禄。开章本是罪人,得了意外际遇,一面留在淮南做官,一面作书回报柴氏父子。

不料书被关吏搜出,飞报朝臣。朝臣奏知文帝。文帝尚念手足之情,不忍明治刘长之罪,仅命长安尉往捕开章。

刘长胆敢匿不交出,密与故中尉简忌商议,将开章暗地杀死,给他一个死无对证。又把开章尸身,盛了棺木,埋葬肥陵,佯对长安尉说道“开章不知下落,容异日拿获解都。”

长安尉却已查知其事,回都据实奏明文帝。

文帝又另遣使臣,召刘长入都问话。刘长部署未定,不敢起事,只得随使至都。丞相张苍,典客行御史大夫事冯敬,暨宗正廷尉等,审得刘长谋反有据,应坐死罪。文帝仍旧不忍。复命列侯吏二千石等申仪,又皆复称如法。文帝御笔亲批,赦了刘长死罪,褫去王爵,徙至蜀郡严道县卯邮安置,加恩准其家属同往。并由严道县令替他营屋,供给衣食。刘长押上辎车,按驿递解。行至雍县,刘长忽然自尽。文帝得了雍令奏报,一恸几绝。正是天子未能全骨肉,阉奴反去降蛮夷。

欲知刘长何事自尽,且听下回分解。请牢记收藏,&1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