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理凌烟阁功臣的事终于定下来了,陛下诏命,安史之后,天下纷乱,鬼魅横行,今社稷重整,大唐中兴,宜重理功臣排序。
藩镇之乱平定,是非功过也可以盖棺定论,该剔除的剔除,遗漏的要补上,表弟让礼部牵头,诸大臣共同商量,排出功臣名单交由他拍板。
这事儿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就是吃个瓜,对于有的人却很重要,比如祖上入选却有争议的怕被刷下来。祖上有功没能入选的想着是不是能上榜,还比如活着的老臣,自认有些功劳,心里也有些想法。
每个人心里的榜单都各不相同,许多人争的面红耳赤,甚至都没注意到四道重要诏命的颁布。
第一,重设安东大都护府,郭旭毫无争议的就任大都护,治所营州,下设饶乐,松漠,室韦,黑水四都督府,定军额两万,每年军械衣赐折钱百二十万贯。
饶乐与松漠二都督府的原二番被几乎杀绝,残部不知道跑去了哪里,旭子干脆把回鹘各部分了出些人迁去,至于室韦和黑水还在大唐和渤海国中间两头拜。兵马有一万出头,朝廷正从河北诸镇挑选刺头,贫民,囚犯等打包迁过去。他这个安东都护府眼下只有大概框架,需要好好经营几年才行。
第二道是张议潮调任天德军的诏命,这也在情理之中,张老二曾任蕃将,而且跟太师好像不太对付,留在河西是不合适的。年轻人嘛,应该多磨练,去河外跟黠戛斯人耍吧。
第三道也不意外,李德裕回朝任尚书右仆射兼户部尚书,加参知政事。他当初主动辞相赴边,三年来政绩卓著,回朝也是众望所归。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他此次是受太子殿下亲自举荐,被储君看重的宰相,含义不需多说。
第四道是原天德军主将裴俨入枢密院任兵房主事。裴将军镇守河外多年,从风华正茂熬到了头花白,劳苦功高。其实他早该回来了,一是没有合适的人接替,二是裴相在朝执政,他这个做侄子的就只能受委屈。
如今有张老二接班是其一,其二是田弘正致仕,枢密院由李光颜主持,他这身份可不能长久,需要加人。其三还有个关节,裴相已经执政三年,李德裕回来明摆着就是接班的,等新君登基,老裴就该离朝外任了,裴俨便可就任枢密副使。
除了以上调整,还有行政上的,藩镇彻底平息,境内安稳,那些名存实亡的军镇也到了彻底取消的时候,剑南东川节度使罢撤,只剩剑南东道安抚使。另凤翔府节度使,邠宁节度使,泾原节度使,夏绥节度使全部罢撤,只保留普通州郡。
对朔方节度使的争议颇大,有人认为吐蕃内乱愈演愈烈,又有河湟镇顶着,朔方镇已经失去存在的意义,应该罢撤。也有人说灵州位置特殊,上可支援河外,下可遮蔽河西,可以暂时保留,经商量后决定取消节度使,改制为朔方军,保留一万禁军军额。
陇右河西收复,都要派驻官员,恢复官府职能和驿站系统,好在打仗花费钱粮不多,倒是能应付。
而与此同时,表弟的声望也在与日俱增,朝野对他评价越来越高,马屁话滔滔不绝。
自圣上登基以来,承先帝遗志,锐意进取,短短三年,天下大治,朝堂清明,百姓安居,收陇右,复河湟,定河西,设安东,回鹘崩塌,蕃贼俯……
圣上不仅文治武功皆有建树,更难得的是,自御极以来,夙夜操劳,勤于政务,不施恶政,能纳忠言,未兴土木,未选秀女,约束宫婢,不滥刑赏,任贤使能,才尽其用,轻薄徭役,严肃吏治……
贤君,仁君,明君的呼声此起彼伏,这是不容反驳的,陛下的文治武功摆在那里,如今都积劳成疾了,谁敢说半个不字就锤死他。
于阗使团进京,得到了高规格的接待,在鸿胪寺中跟黠戛斯以及渤海国使臣平级,作为西域大国,主动驱逐吐蕃进京朝拜,意义非凡,史书上必定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尉迟景说,于阗人民之所以对大唐如此忠心,除了大唐一直以来的公正慷慨,还因为杨大帅当年的威名,西域诸部对他念念不忘,只要他回去主持安西,诸部必能安居乐业,永远效忠大唐……
关于这个问题,朝廷并未正面回答,只说需要从长计议。
京城里闹哄哄的,其实长安城大多数时候都是这样,烦了躺在小河边的柳树下,潇潇在旁边给他打扇子。
“孩子们呢?”
。
“小妮子在屋里,松儿去掏鸟窝去了,锋儿在跟殿下请教论语”
。
烦了无语摇头,七八岁的孩子,好不容易出趟城,竟不忘读书……
潇潇看他样子,心里有些不是滋味,“郎君,锋儿好学”
。
“嗯”
,烦了翻个身,握住她手,在手心里挠了一下,“潇潇,咱们在这住两天吧”
。
潇潇脸色一红,娇羞道:“你又打的什么坏主意?”
。
“我能打什么坏主意,这里景色不错,不冷不热的,咱们两口子晚上出来散个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