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爱上中文>东宫有喜事 苏舜 > 第267章 小外甥(第1页)

第267章 小外甥(第1页)

只见一个剑眉星目的男子走进来,嘴角微微笑着,看着……还是那副欠扁的样子。

霍嫣不想理他,只看着正前方一下一下地嘴。

“小毅来啦,吃饭了吗,没吃的话我叫小厨房再做点。”

见霍嫣不理他,太后只能辛苦自己打破僵局了。

“不了不了,我今天只是顺路过来看看,没想到长姐也在。”

他含笑将她从头到脚打量一番,“我再多给长姐加些月奉吧,免得长姐不够吃……噗,哈哈哈哈。”

这小子还是揍少了,霍嫣扯扯嘴角。她放下擦嘴的手:“既然都说到钱了,小戚,过去喊舅舅。”

闻言殷灼立马脆生生地道:“舅舅!”

霍毅:!!!

霍毅噔噔噔往后退三步,背靠着墙道:“你叫我什么?”

“舅舅呀。”

殷灼故作天真地歪头看他。

霍毅:……虽然很可爱,但是!

他愤怒地瞪向霍嫣:“你是怎么回事!我已经跟你说了多少次不要去找那个姓殷的,你就是不听。现在又不知道从哪里弄来个孩子,你是想气死我吗?”

突如其来的眼神杀!霍嫣倒吸一口凉气,拍拍胸脯镇定下来:“你做什么这么生气,我不找殷齐就是了,你别这样瞪人啊。”

霍毅收回目光,眼神复杂地看向这个小外甥:“这个孩子呢?怎么来的?”

霍嫣坐直身体,挺挺胸脯,脸上写满了骄傲:“我做好事来的呗。”

“哈?”

霍嫣又给他解释了一通。解释完之后,宁毅才放下心来。他摸着殷灼的头:“我的好外甥哟,以后常来宫里玩哦。瞧这长得,多俊呐。”

一番玩闹,宁毅便要去做其他事了,临走前,他压低声音问霍嫣:“你听我的,真不要去找殷齐了。我帮你打探过,他这人不行,别想他了啊。”

霍嫣闻言一愣,上辈子宁毅没跟她说过这个啊。

见她不说话,宁毅不得不把话再说开一点:“他是不会喜欢任何女人的……这几年他一直沉迷于炼丹修道,说是想成仙。”

霍嫣点点头示意知道了,几番纠结还是忍不住问出了口:“以前你怎么不和我说这些呢?”

“以前你多疯啊,爱他爱成那个样子,我让你别去找他你还老和我吵架。今天你自己说了不喜欢他了,我才给你说这个。”

宁毅酸溜溜地道。他想到以前自己一片好心,人家根本不领情,心里就一阵委屈。

“哦,是这样啊。我知道了,你走吧,快走吧!”

霍嫣有些着急地催促他快走,他怕对方再慢一点她就绷不住了。

原来只是她在一味的钻牛角尖,原来她曾经那么怨怼过她的家人。曾经的她就像一只昏头的刺猬,只肯把肚皮拿给她的神仙哥哥挠,却将背上的尖刺一根根刺向她的家人。

霍嫣心里苦涩,面上反倒没什么波澜,或许是今天哭多了吧。

在她被殷齐迷住的那段日子里,她没少和皇弟吵架,只为让他给殷齐升官,也没少和母亲抱怨皇弟多么不近人情。

在后来的日子里,或许宁毅就是这样被她越推越远的吧。

别人在背后窃窃私语说她的闲话的时候,宁毅从后面咬着牙根附和:“对,我一直觉得她疯疯癫癫的。”

她也曾难受过宁毅对她这么冷漠,可她忽略了宁毅来后其他人全都噤若寒蝉,也不知道宁毅后来替她罚了那些人。

转过身去,霍嫣扯起一个难看的笑容:“母后,我以前是不是太不懂事了?”

“怎么了?被弟弟教育了?”

她并没有听到他们俩的窃窃私语。

“华儿现在是长大一些了,以前那样小孩子脾气也挺可爱的,别听那小子胡说八道,他故意气你的。”

霍嫣低头一笑没有回答,想着殷灼的伤还没好全,就让他去休息一会儿。而自己则留下来谈谈殷灼入学的事。

她自然知道殷灼的天赋有多好,将他送进宫中的学院来学习自然更好,这也不是什么难事,等宁毅过来,太后转告宁毅一声就行了。

他们则还是先回去养伤,等伤完全好了就可以来上学了。

今天他们的晚饭吃得早,一会儿霍嫣打算带殷灼再去宫外的学堂看一下,看他更钟意哪个。吃过晚饭,霍嫣便带着殷灼给太后告别了,太后给了殷灼一个小金锁作为礼物。

对于孩子的教学,人们一般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请先生上门来教,一般是三两个女孩子跟着一个女先生学习。第二种是将孩子送去学堂,十多二十个人一起跟着先生学习。毕竟是京城,这里的优质学堂还是有很多的。

询问了殷灼的意见后,霍嫣决定带他去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学堂。商量下来,他们今天打算去看三个学堂。

一个学堂离皇宫最近,许多官员的孩子都在那里读书,除了正常的教学内容,学堂也会侧重教一些政治上的东西。

第二个学堂坐落在商业街附近,大多数商户将孩子送到那里启蒙。在宋国,商人考科举还是会受到限制,但是还是有商人之子考上的例子。况且,即使商人们没打算让孩子考科举,为了以后好让孩子帮他们的忙,把孩子送来启蒙识字学算数也是好的。

因为坐落于商业街,离街上的医馆近,医馆的医师有时也会去讲课,学生空闲时也会去医馆帮忙。所以第二个学堂的特色就是算数和医术了。

第三个学堂位于京郊,方便京城周边的住户送孩子来学习。第三个学堂的学费相对要低一些,周边的农民咬咬牙还是能送孩子来上学的。

在学堂学习的学费对农民们来说是一笔不菲的费用,对于城里的人来说却不算什么,送孩子去京郊的学堂是会被周围的人看不起的。

因此,第三个学堂的学生大多是农民的孩子,少部分是城里的孩子。基于这种情况,老师也会另外教农学知识,在这方面农村的孩子学得还要快些,而城里的孩子也觉得这种特色教学很有意思。

——内容来自【咪咕阅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