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舅母”
姓冯,正是当朝皇后郭妙菱的嫡母,如今正封着宁国夫人的诰命。
论起名分上的尊贵来,在本朝所有外命妇里她都算得上前三的。
——赵观柔的母亲、东月的外祖母杨拂樱哪里能和她比。杨夫人只是幽州一个未得封的幽州故将赵偃的妻子罢了,没有任何的诰命封赏在身的。
只是这位冯夫人本不是郭妙菱的亲生母亲,而是郭妙菱的父亲宁国公的继妻。现今的宁国公世子亦是郭妙菱同母所出的兄弟,他们都是原配妻子生的。
而冯夫人嫁来郭家之后膝下无子,只生了一个女儿。
所以看似尊贵的皇后母亲的地位,其实真实状态或许也未必有世人想的那般风光无限。冯夫人私下自然也有自己的无奈和苦泪。
赵观柔站在一处假山后,静静地听着郭太后和冯夫人的交谈。
郭太后她们应该离赵观柔很远,只是这一处假山楼阁的奇妙回音作用,把她们两人低低私语的声音传到了赵观柔这里来。
冯夫人的声音听起来十分焦躁不安。
“太后,太后!我求求您了太后,蕴儿她、她不能嫁给那郑家的公子,您不知道,那郑公子就是个活生生的酒色之徒,何等粗鄙……太后,您怎么说也是蕴儿的姑母,蕴儿也是国公爷的嫡女,我求求您,帮帮我一把,别让国公爷把蕴儿嫁给他好不好?”
蕴儿,郭妙蕴,观柔猜到她应该就是冯夫人嫁来郭家之后生的那个唯一的一个女儿。
郭太后一副浑然不在意的样子,冷斥了她一声:
“酒色之徒?那郑家的门第可不比我们郭家低!郑家,可是高皇帝生母光慈郑皇后的娘家。你嘴里这个酒色之徒,是光慈郑皇后的嫡亲嫡亲的唯一侄孙儿,已袭了太原侯的爵的。配妙蕴,实在是绰绰有余!
别说妙蕴,便是公主,人家也娶得的。你只看你们冯家是什么门第,冯家的外孙女能嫁到这种人家,是祖宗积的阴德了。”
观柔这会儿就大概听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了。
——郭太后和她兄长宁国公商议着要把冯夫人的女儿郭妙蕴嫁给那个烂人郑叔贤。
*
梁立烜的生父梁凇被追封为高皇帝,而郭太后是高皇帝的正妻。
梁立烜的祖父梁锡被追封为圣祖光皇帝,祖母郑氏就是光慈郑皇后。
其实他的祖父祖母那一辈的人估计从未想过有朝一日自己的孙辈能当上皇帝,所以虽然名义上个个都是这个皇帝那个皇后的,生前一天皇帝皇后的福都没享过。
郑家是当今皇帝的祖母郑氏的娘家,血亲还算近,所以皇帝待他们家也颇多优待。
所以封了光慈郑皇后的娘家侄孙儿郑叔贤为太原侯,让他们家也成了皇亲国戚中的一员了。
郑叔贤名中虽带着个“贤”
字,可是本人和这个字实际并没有半分的关系。
仗着姑祖母是幽州节度使梁凇的母亲,沾着幽州节度使梁家的姻亲,郑家一家素来都在幽州为非作歹惯了的。
观柔做幽州侯夫人的时候,也曾听闻郑叔贤的那个烂名声。
原来郭太后和兄长宁国公如今想做媒,把家里的嫡女郭妙蕴再嫁给这个郑叔贤。
可是听冯夫人的意思,她做母亲显然是很不同意的。
按照郭妙蕴的身份,她是太后的侄女、皇后的亲妹妹,满朝文武什么公侯青年才俊嫁不了,就非要嫁给那个三十来岁、整日吃喝嫖赌、还死过了一个老婆的郑叔贤当继室吗?
这桩姻亲对于郭妙蕴来说显然是不好的。
但是牺牲郭妙蕴,却可以为郭家带来利益,让郭家的地位更加稳固。
毕竟本朝才建国不久,郭家的女人当了太后、皇后;郭家的儿子娶了本朝唯一成年的公主;如今,再让郭家的女孩儿嫁给皇帝祖母的娘家人,
——不说半壁江山,至少皇帝一半的亲戚里都是郭家的裙带姻亲了。
但是看看郑叔贤的为人,又难怪冯夫人极力反对。
她只这一个女儿,如何不为女儿谋划呢。
作为母亲,她宁可女儿嫁个模样、年龄登对、温文尔雅的寒门学子,也不想她嫁那老鳏(guan)夫。
然郭太后话中这般尖酸,观柔似乎听得那位冯夫人身子踉跄了一下摔在地上,喃喃道:
“太后,求您……不要。蕴儿她才十八岁啊,那太原侯郑公子已经三十又四了,大她足足十六岁啊太后。蕴儿正当妙龄,我求求您不要……”
观柔心下感到有一丝不忍。
同是只有一个女儿的母亲,她格外能同情冯夫人的遭遇。
冯夫人在郭家身份尴尬,实际的地位不高,只生了一个女儿,却连女儿的婚事都做不了主。
想象一下,若是梁立烜他日也敢把东月嫁给这种烂人……观柔都不敢去想自己届时会做出什么样的事情来。
米氏也忍不住低头面露不忍之色。
见冯夫人实在太过失态,郭太后叹息了一声,又搬出了那副佛口蛇心的样子规劝她:
“怎得在你眼里,那郑侯爷就是这样百般的不堪了?你看你,膝下有没有男嗣,只得了这一女,晚年不还得多靠女儿操心么?这郑家现今既无公婆、又无兄弟妯娌,偌大家业只郑侯爷一个人说了算。来日妙蕴嫁过去,不就是当家主母?
到你老了,她便可风风光光给你接去郑家养老都成,也不必听别人的闲话唠叨。男人呢,本就没有不好色的。你管他在外面如何吃喝嫖赌,正妻之位握在自己手中不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