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自离开雒阳后,用荀攸之计,舍弃了轵关陉,走崤函古道,也就是三门峡,抵达华阴。
随后,张新军自华阴渡河,北上攻取蒲板县。
蒲板县有蒲板津,也叫蒲津渡,是连接关中与河东的重要渡口。
这个地方的重要性不必多说,潼关之战时,曹操就是从这里渡过黄河,最终击败了马超、韩遂的关西联军。
白波黄巾的主力大多在临汾、绛邑附近,蒲板的守军并不多。
加之黄巾兵员素质低下,又有城中大户见王师到来,纷纷倒戈。
因此张新没费什么劲,就攻下了蒲板。
城破之后,投降的黄巾士卒张新并没有杀,而是给了他们一些粮食,便将他们放走了。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君侯是想行攻心之计,招抚黄巾么?”
荀攸看着那些黄巾离去的背影,抚须问道。
“黄巾,不过是一群吃不饱饭的百姓罢了。”
张新叹了一口气,“只要给他们饭吃,给他们地种,自然就不会反了,何必徒增杀孽。”
荀攸不是嗜杀之人,闻言点了点头。
“可是,白波黄巾共有十余万人,君侯准备如何安置?”
荀氏虽是荀子后人,但荀攸所在的颍川荀氏,是从荀淑这一代才逐渐开始发家的。
至今不过三四代而已。
因此荀家拥有的土地并不多。
但这并不代表荀攸不知道,其他士族侵占土地有多狠。
张角都死了四年多了,白波黄巾还能聚众十余万,说明目前河东的土地,基本已经被权贵侵占完了。
“等见过河东太守,看过田亩账册再说吧。”
。。。。。。
张新入城后,让曹性领了五百人去守渡口,并派人去向关中催粮,随后撒出斥候,打探消息。
过了数日,张新摸清了河东的情况,召荀攸前来议事。
“我意出骑兵奔袭平阳,先解平阳之围,逼迫白波黄巾撤往绛邑、临汾一线。”
张新指着地图,“随后再令河东太守领郡兵自安邑北上,与我军在闻喜汇合,不知公达觉得如何?”
白波黄巾攻了平阳许久,都没有攻下来。
若是张新派遣骑兵前去支援,白波黄巾必然退兵。
这样杨奉的白波军就被赶到绛邑了。
只要张新联合河东太守,前出闻喜,就能与平阳守军一起,将杨奉夹在中间,形成两面夹击之势。
“若君侯只是想解平阳之围,如此甚好。”
荀攸沉吟道:“可这样一来,招抚之策就不能用了。”
“黄巾兵多,但不通战阵,我军兵少,却皆是精锐。”
“若君侯奔袭,杨奉定然心惧,一定会向郭大求援,届时黄巾十余万众聚集起来,我军兵少,恐不利。”
招抚不是派个人过去,对面就会投降的。
得谈条件。
一来二去,就给了杨奉求援的时间。
如果郭大回军,二者合兵一处,用脚指头想都能知道,十余万人不可能向几千人投降。
到时候张新要么只能退兵,要么就是决战,没有招抚的空间了。
“那依公达之见,当如何?”
张新问道。
“依攸之见,我军不如按兵不动,示敌以弱。”
荀攸继续说道:“河东黄巾号三万余众,我军不过两千余人,杨奉见我军不进兵,心中不会生疑,也就不会去找郭大求援。”
“我军可在蒲板,静待高将军的消息。”
张新闻言,皱眉道:“我军若是不动,平阳那边怎么办?”
平阳的南边是绛邑、临汾二城,北边就是雀鼠谷南端的灵石口。
太原的郭大若是回军,一定会经过此地。
此时的平阳,就如同钉子一般,楔在杨奉部和郭大部的中间。
有这颗钉子在,白波黄巾还会有所顾虑,若是没了,就再没有后顾之忧了。
“君侯勿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