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人领贾赦、贾政两兄弟进门,去见张家的那些爷们儿。贾赦这一进去不但看见上座有见过的张丞相,还有几个年轻人也在,想来那些便是张家这一辈的几兄弟了。看来今天是一场硬仗了。
“贾赦今日携吾弟贾政登门拜访,送上聘礼以求娶凌娘给张爷爷请安,见过几位公子。”
张凌是张家这一代唯一一个女孩,上面4个哥哥,下面1个弟弟。虽然这之中只有1个张家大郎是张凌的亲哥哥,其他都是堂兄弟。但是张家还未分家,张凌父亲几个兄弟又都是有本事的,不需要争夺张家家产和资源,家中自然没有什么狗屁倒灶的事情,几个兄妹的关系自然是非常要好。
现在给张家几个小辈兄弟现不知道从哪里蹦出个野男人要把自己唯一的妹妹姐姐给叼走,自然是个打个的跳出来,表示要替自己妹妹来考验一下。当然考验是他们自己认为的,在贾赦看来这些都是他娶妻路上的拦路虎,不过贾赦自认为张丞相都能搞定,自然是不惧下面几个小的。
果然贾赦一见大堂,张家几兄弟眼里都冒出火来了,若不是张丞相坐在上,简直是想就地把贾赦拖出去打一顿。
好在张家人先前定下贾赦的时候有了解过贾赦的情况,知道贾赦的武力值极高,不是张家几个书生可以搞定的。可是张家世代书香,几个小的虽然被父辈压着,但是已经是京中有名的才子了,那才名可不是贾政这种自吹自擂的才名。几个人武不能同贾赦对敌,在文上面问一问贾赦自然是没问题的。
张家最小的孩子,也是张凌唯一的堂弟最先沉不住气,站出来挑衅贾赦。
“听闻贾家恩候是京中今年最有名的世家公子,不但武艺奇高也是有名的金石大家,在下想请贾公子赐教。”
贾赦瞧着张五郎一副自己领地被侵占了,张牙舞爪的向自己挑战的样子,就想起以前的自己。那个时候贾赦还不是后来在京中臭名昭著的马棚将军,那时贾家老太太还在,贾代善也还在,贾赦是京中出了名的小霸王,不知愁为何物。每天都乐观向上,顶多烦恼下自己母亲更喜欢自己二弟而不是自己。成日跟自己爹爹和师傅斗智斗勇的要逃课出去闯荡,顺便找找有没有自己喜欢的石头,好买回来。那该是贾赦最为潇洒乐呵的时候了。
贾赦看着张五郎就像看到曾经乐天的自己,脸色浮现出一抹轻笑。叫张五郎看了,贾赦既不回应自己的挑衅,也不说话,脸上还挂着一副怪怪的笑容,自然是当场炸毛了。
“你,你看着我笑什么觉得我不够资格向你贾大爷请教吗”
张家大郎看自己弟弟炸毛了,是赶忙想出来安抚于他,毕竟不能失礼于外人不是。
贾赦被张五郎这一声从回忆中给喝了回来,是赶紧向张家几个兄弟拱手问好。
“素问张家几位郎君都是当世有名的青年才俊,赦这点能耐哪敢拿到几位面前来卖弄啊。我就是个武夫,成天粗手粗脚的,不敢说什么赐教不赐教的。几位郎君,不妨称赦为恩候,大家都是平辈,何不以兄弟论交。”
张五郎见贾赦并不接招,还示弱向自己问好,毕竟年纪小虽冲动,但是脸皮也最薄,现在贾赦示敌以弱,就呐呐的不好说话再挑衅了。可惜旁边还站了其他几位大的,可就不是贾赦示个弱那么好搞定了。
“恩候何必如此谦虚,都说恩候是金石大家,何况我们几兄弟也见过恩候送给爷爷的翡翠摆件了,那般神态,我们几个孤落寡闻的,可没见过。爷爷可在我们几个面前多次夸奖了恩候,所以今天见到恩候才想向恩候请教请教的。”
贾赦见张大郎肯叫自己一声恩候,就明白张家其实是满意自己的,只是不爽自己即将娶走他们唯一的女儿家,才想稍稍为难下自己。贾赦当下觉得自己不能接着示弱了,不然张家几个儿郎不定怎么在凌娘面前编排自己无能呢。
“大公子说的可是赦先前送张爷爷的那尊福禄寿三星的摆件,那时赦也是偶然见了那玉料,又记起张爷爷的慈祥神态,才侥幸雕刻出来的。赦今日虽未带另一摆件出门,但是赦身上倒是有一颗印章,乃是之前得的一块鸡血石所刻,也算是赦的心爱之物。不妨请各位替赦赏鉴一番。”
贾赦拿出一枚鸡血印章,看得出是雕的枯梅的造型,印面也是雕的一朵古朴的梅花,当时贾政曾见过这枚印章婉转的向贾赦讨要过,贾赦不同意,还被史氏给说了几句。这印章实在是贾赦的得意之作。
贾政坐在一旁见贾赦这般轻易的就同张家几兄弟讨论起来,也是暗自心急自己插不上话。但是又觉得张家几兄弟不过如此,虽是有名的大才子,却同贾赦讨论那不务正业的玩意。叫贾赦的说法就是贾政这是典型的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
贾政见自己插不进几位张公子的话题,又记起史氏叮嘱自己一定要给张丞相一个好印象,将来好叫张丞相提携自己的话。但是贾政平时就是个寡言木讷的人,若是平日里,贾政身旁总跟着几个阿谀奉承他、想占他便宜的学子,人家自会绞尽脑汁找话题给贾政,叫贾政洋洋得意。
可惜现在同贾政坐在一起的是当朝丞相,贾政别说找话题了,就是让他正视张丞相都不敢了。贾政木木的坐在椅子上实在是不知道说什么了,还是贾赦突然提起他那个得意的印章给了他提示。贾赦可以说自己的得意之作,他贾政当然也可以。
贾政是鼓起勇气,同张丞相提起了自己之前在国子监做的一篇文章,说是要请张丞相指点指点。
“学生贾政见过张丞相,今日同家兄登门拜访,特带了一个问题,想要请张丞相赐教。”
不得不说贾赦脸皮比贾政脸皮厚,也比贾政会做人。以贾家现在同张家的关系,贾政这一句学生就好似贾政不认同这两家的姻亲关系一般。
好在张丞相为人豁达,并不计较贾政这一称呼,反而是觉得贾政作为后辈既然有心想请教自己学问,自己应该要好好教导教导他。
“听代善说你是个勤学好问的,果然如此,若有何疑问自当说出来,也好叫老夫同你参详参详。”
贾政提出国子监老师当时要他们做的一个策论考题,“学生前些日子在国子监上课,老师布置了一篇策论,叫学生等讨论治理黄河水灾的问题。学生回去苦思冥想略有所得,却不知正不正确,正想借今日的机会,求教您。”
张丞相听贾政提出这个问题,初时还认为贾政是个关心时事的学子,便当场问了贾政几个问题。
“你问的这个问题当真是个遗留多年的难题了,各朝各代无一不为黄河水灾这个灾难而为难啊既然你有心想要研究这个问题,那老夫就考教考教你。”
贾政听张丞相说要先考教自己一番,还信心百倍,认为自己在国子监里学的那些皮毛足以应付张丞相的问题了。
“学生听教。”
“你既说功课是篇策论,那自该是讨论时事的,我且问你,若是今年黄河水难又,导致河边土地被淹,灾民四起,该如何赈灾安民。若是赈灾安民,这些灾民该往哪安置,这赈灾安民的银子又该从哪出”
贾政听了张丞相的问题是当场愣住了,自己在国子监时老师可没问自己这般具体的问题。大家都是说说自古有哪些名臣为黄河的付出,说说大家爱国爱民的心就好。这些安置灾民的问题自然有朝廷负责,再说自己平时学的四书五经又怎会写这些呢。
贾政一时之间叫张丞相给问住了,但是也知道自己不能继续这么沉默下去,便绞尽脑汁搜刮了些话语来答张丞相的问题。
“学生以为黄河水难自古有之,我们应该遍查古籍,看看先人有什么治理黄河的好方法,学习古人治理黄河。如果黄河水难一,出现灾民,自当由朝廷派遣钦差大臣前往安置,再由户部出治灾银子来安顿灾民。”
贾政这番话一说出来,叫张丞相是大失所望,本以为贾政是个肯钻研时事的,若是贾政能稍微提出些具体的做法,便是那想法不成熟,张丞相也不会这般失望。听贾政一说,除了查书之外,就是朝廷有人有银子治理,却毫无一丝自己的看法。
张丞相为人直爽,见贾政这样死读书,觉得贾政是走上了岔路,自己既然身为长辈就该点醒贾政。
“你既然想到治理黄河的问题,就不该只是纸上谈兵,你该多自行思考如何具体的治理问题。你说要派人做钦差大臣治理,该选取何种性格哪个派系的大臣出去,怎样的官阶才能压制住地方官,好好安抚灾民。你说要户部银子,那户部要从何处拨银子,拨多少银子,赈灾银子又要多久。这古书上虽记载了些治理黄河的法子,但是桑海苍田,黄河地势因连年水害早有变迁,若说要铸造堤坝,也必须实地考察,众人讨论才能下手,不可照本宣科。”
“你身为荣国府子弟现在于国子监读书,就该明白自己今后是必要进官场的,科举考试的四书五经固然重要,但是治国不是对着书本就可以的,圣人之话是为真理,但是人情变迁也该是你多学习的。需知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张丞相一番话下来几乎就差明说要贾政不要死读书,要学以致用了。本来贾政又不是张家子弟,张丞相肯好心想要提点贾政,贾政该感激涕零才是。可惜贾政此人从来只听得见赞美之词。眼下他想不到张丞相这样的人肯说出这般露骨的劝导他的话,是响鼓用重锤,好敲醒他。他只觉得张丞相不该在众人面前,尤其是在贾赦和张家其他几个公子面前说自己的短处,叫自己好似短了他们一截一般。
贾政不敢露出不满之色,只能低头不语,装出一副虚心受教的样子来,张丞相见他这样还以为贾政听进去他的话了,就更是尽心教导,可惜张丞相的一番好心都白费心机了。
贾赦在一旁本来和张家几兄弟讨论正酣,见贾政与张丞相搭话,还以为贾政能争点气,得张丞相几分喜爱,结果听贾政说的话,是差点笑出声来。果然假正经还是那个假正经,连纸上谈兵都不会
时间就这般在贾赦侃侃而谈,贾政低头听教中过去,就这样持续到贾家兄弟告辞。
贾赦此行得偿所愿,贾政却是饱受了一肚子的委屈
:请牢记收藏,&1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