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愿眉飞色舞:“你看出来啦?其实呈坎村的名字就来自《易经》,呈为阳,坎为阴,所以呈坎村又叫八卦村。村子以阴阳风水理论建造,有五条街和众川河平行,两条水圳引众川河水穿街走巷,既能防火又能排水,形成二圳五街九十九巷,形似‘迷魂阵’,如果你有无人机就更好了,从高空看,村内有五街九十九巷,街巷交错,八山环抱,一条河流呈S形从村内蜿蜒而过,就像一幅活生生的八卦图。”
程渝白带无人机来了,但墙高巷子窄,并不适合控制无人机从空中俯瞰整座村庄,他打算之后找个空旷的地方航拍一下,程渝白一边拍一边走:“我想进老宅子逛一逛,这个村子有多久的历史了?”
姜愿想了想:“听我爸说,有将近1800多年的历史吧,我爸说村子最初是唐朝末年,我们罗家的祖先文昌公和秋隐公为躲避黄巢之乱,从江西南昌迁过来的,说这里风水极,适合隐居。后来到了东汉三国时期,孙权统帅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吕蒙征服山越人,途经呈坎,发现这里四面立着八座大山,东面的灵金山,东南的下结山、丰山,西南的龙盘山,马鞍山,西边还靠着鲤王山、葛山,北边有长春山,龙山从西北向南延伸,山势像一条起伏的龙,让整个环境看上去特别像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河水又像一只飘逸起舞的彩凤,可谓是龙翔凤舞,龙凤呈祥,地理位置极好,若是在这里隐居,肯定能绵延百世不必动迁。对了,在村子入口的地方,现在还保留着望烽台和八卦八门,等会我带你去看,我们先把村子里的老房子逛完,现在村子里保留最完整的老房子,有明朝老宅燕翼堂,罗闰坤宅,还有钟英楼啊,罗东舒祠,下屋,不急,我们一个一个慢慢逛。”
程渝白饶有兴致地点头:“好,我们先逛下屋吧,我在网上查了些呈坎的资料,对下屋最感兴趣。”
姜愿说:“好啊,这边走。”
其实小巷子里都有标志,引导游客穿街走巷,两人来到桂花井巷侧面,恰好有导游带着游客路过,正在讲解小巷,两人便驻足,偷听两句导游的讲解。
导游说:“你们看,这条巷子叫桂花井巷,又叫一人巷,水沟旁突出来的石头叫谦让石,因为巷子狭窄,只能让一个人通过,若是遇到两个人的时候,其中一个人就要站在谦让石上,让另一个人先走,这也体现出我们徽州人的礼仪。”
程渝白觉得很有意思,等导游带着两个游客离开后,举着单反相机拍下一人巷。
过了巷子就到了下屋,姜愿说:“下屋又叫“进士第”
,是明朝永乐四年(1406年)建的,我们老罗家有一个老祖宗罗绮娶了五房姨太太,安置在五栋房子里,这五栋房子又是相通的,南北五幢,上下三层,东西三进,光是前两进就有厢房五十间,可以容纳上百人住在里面,据说总面积在鼎盛时期有三千平方米,你看里面都是砖木结构,在我们这边现存的古建筑中比较珍稀,不过现在大家觉得五房姨太太不好听,都说是罗家五个兄弟的家。”
两人一起走进下屋,左进右出,最先来到的罗家老大的家,姜愿指着正厅中间老花瓶上的鸡毛掸子说:“你知道这里插一个鸡毛掸子是什么意思吗?”
程渝白听姜愿特地提出来,心想一定有特殊的含义,他当然不可能知道:“别卖关子,快说。”
姜愿说:“挺悲哀的,其实以前我们这边挺封建的,女人几乎不能出门,如果男主人不在家,家里的女眷就不方便待客,如果男主人在家,会在花瓶里插一个鸡毛掸子,别人一看就知道,哦,男主人在家,可以待客,是一种很委婉的暗示。幸好我生活在好时代。”
程渝白被建筑本身吸引,拿着单反相机悠闲自在地拍,木质墙壁上标志着下屋的水循环系统和防水结构,充满了古代建筑设计师的智慧,他想拍下来回去研究。
其中标注了水循环系统,天井的雨水从檐下水筑流进天井石缝,又从天井缝隙流到门外的水沟,村里水沟贯穿全村,通往村里的河流,还有部分流入地下水道,变成随时取用的流动水源,古代人的智慧让他格外感兴趣。
房屋的防水结构也很有意思,屋面铺瓦砖前先铺了一层望砖,阻隔雨水和潮气的渗入,这样屋面的木质结构就不容易腐朽垮塌。下屋天井铺满条石,雨水可以渗入地下水道。水道上方又设了小石盖标志,揭开后可以及时检查疏通,避免积水因为意外堵塞溢出来。下屋的屋檐和天井地面之间,很多都沿着墙修建的水沟,可以把屋面雨水直接导入地下水管,避免天井地面过度积水,从而蔓延到屋内,起到导流的作用。而木质梁柱承载着房屋的主要重力,一旦受潮腐朽危及全屋,还有底部的石质柱础做最后一道防护,延长木柱的使用寿命。
而特质的门栓和高墙狭窗又体现出下屋严谨的防盗结构,下屋的正门和屏门都设置了匠心独运的精巧门栓,正门背后的木板钉有重重铁皮,使得外面的人无从破坏,只能从宅里的人从里面打开。下屋的墙壁高度近乎十米,仅有两三层开有少量窗洞,而且面积极小,就是小孩子都无法爬窗进出,更别说成年人的盗贼了。
而下屋的门楼结构,更是符合徽州门楼的基础结构,门前最为显著的地方留有字的空间,四周围绕着精美的雕砖,像鱼吻、束腰脊、瓦当滴水、五路檐线、门簪、浮雕横枋、额、下枋、挂落、辅首、门滥、抱鼓石或石狮,都很有特色,典型的字匾式门楼。
三间四柱三楼式牌楼门,牌楼门把牌坊缩小后依附于墙面上,分为单间双柱三楼式、三间四柱三楼式、三间四柱五楼式和五间六柱七楼式四种,程渝白记得大学课堂上导师说过,单间双柱三楼式是只有受过殊荣的人才能建造,其余三种更复杂的形式大多用在书院、祠堂和更高级别的公共建筑。
两人不知不觉逛到罗家老三的家,旁边有导游正在和其他游客介绍三层楼建筑,说:“你们猜猜一楼是什么人住的?二楼是什么人住的?三楼又是什么人住的?”
游客说:“那肯定一楼住着仆人,二楼和三楼住着主人吧?”
导游笑着摇头,说:“在古代,仆人才住三楼,又叫阁楼,二楼是小姐少爷住的,一楼才是当家之主住的地方。”
程渝白觉得很有意思,想留下来继续听。
导游却看了两人一眼,似乎嫌弃两人免费蹭导游。
姜愿不好意思地拉着程渝白先走了。
在罗家五栋相连的老房子里逛完,又去了燕翼堂,穿过钟英楼,最后来到宝纶阁。
宝纶阁又称罗东舒祠,是罗家以前放祖宗牌匾的地方,也是安徽省迄今保留明代彩画及祠堂最完整的一组家庙建筑,被许多专家学者推崇为“江南第一祠”
。
第一进是仪门,一进门,姜愿就去摸其中一棵紫薇树,神神秘秘地跟程渝白介绍:“我小时候叫它痒痒树,因为我一摸它,它上面的树枝就会痒痒得发抖。”
程渝白挑眉:“逗我呢?”
姜愿仰起头:“不信你看啊,上面是不是有一根枝条在抖动?”
程渝白不信,可他眼尖地发现,还真有一根枝条在抖动,不像是被风吹的,因为其他树枝都没有抖动,他意外又好奇:“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