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几天,曾若兰母女两人就忙活了起来,恨不得自己有三头六臂,把家里和小卖铺的东西都打包了,约好卡车到搬家的那天,请了邻居家的几个男人,每人送了两盒好烟,一大清早,天才朦朦亮,就开始帮东西了卡车动的时候,已经上午八九点了,曾以柔跑去买了一些豆浆油条给众人垫垫肚子到了古县,就快中午了这里还不像石原市一样,卡车就停在路边,就是搬上搬下的事情,卡车停在建设南路的巷子口,雇了人,帮忙搬东西好在,曾若兰她们在石原市的时候,为了进货方便,早早就买了一辆人力三轮车后面的车厢还挺大的,能装的东西不少。这次搬家正好用三轮车一趟一趟运,能省不少的力气原本,她们是计划要卖的,好几家邻居都来打听过,现在,她们有大卡车来搬家,自然,顺手就把三轮车给拉了过来。这可是重要的交通工具,不能缺的等所有东西都搬好了,天已经快黑了北方的冬天白天特别短曾若兰原本要留卡车司机在古县将就一晚,不过,跑车的人,经常走夜路,也不在乎这段距离当晚就要回石原市了曾若兰利索地给了五百块钱的运费,让司机赶紧走人了搬完了家,母女两人终于也心踏实了周小梅给两人做了汤面,配着饼子,简单地吃了一顿晚饭,大家就早早歇下了古县比起石原市,那是经济水平落后的那不是一点半点,最重要的是,大冬天的,石原市待在家里,有集中供暖,总是暖烘烘的,可是古县,根本没有这种好事,即便是在县城里,也是各烧各家的上次两人在古县住了一晚,因为心里有事惦记着,但是没有太在意,毕竟当时搬家的东西也没有弄过来,条件本就不算好现在。。两人睡在大棉被里,还是半夜给冻醒了早晨起来,母女两人都冻得直哆嗦,还不停地打喷嚏她们都把搬家看得太简单了,以为只要东西搬过来,就够了,却没有想到,还有许多的东西需要适应这不,周小梅看着瑟瑟抖的母女两人,让她们趁着今年过年晚,小厂子还没有关门,赶紧去买一个专门用于在屋里取暖的炉子并跟她们介绍,只是屋子不冷,就简单点,买一个烧煤球的炉子,有个温度就行要是不经冻,就买个大点的烧炭的炉子,那个暖和母女两人都是住惯有暖气的家,这要自己烧炉子,还真是多少年没有经历过了可是,她们想要现在改成暖气,大冬天的又不好动工,只能等明年在收拾了周小梅让钱奕鸣蹬着三轮车,带着曾若兰去了十几里外的炉子厂买炉子去了。曾以柔一个人在房间里待着复习初一的数学资料,看了一个多小时的书,脖子都有些酸痛了,从暖壶里用吃罐头的玻璃罐子倒了杯热水,隔着一层毛巾,暖暖水转着脖子,干脆走出院子,晒着太阳,休息一下静寂的院子,透过前面门面房的后门隐隐透出几个说话的声音,可是自家的小卖铺还没有开门呀
曾以柔这才想起来,应该是周奶奶的裁缝铺子她私底下问过曾若兰,这个周奶奶到底是做什么,怎么听说还会刺绣,挺神奇的曾若兰顺便就给她讲了讲这段传奇的故事周小梅老家原来是江浙那边的人,解放前,日本人占领了那里,她的家人就拖家带口一路北上,最后在古县的一个封闭的小山村里安定下来因为那里太偏远,日本人也顶多就是一年往那里扫荡一两次周小梅的母亲原本是一家绣坊的绣师,早就出师开始带徒弟了,周小梅就女承母业,也跟着学起了刺绣后来,日本人走了,她们为了生计开始买卖绣品,在解放前后,就遇到了开始做货郎的曾国昌,渐渐相互成了老顾客。曾国昌卖绣布、丝线等给周家,周家把绣品直接交给他来卖十几年的交情,在那个黑白颠倒的时代,曾国昌早早就把家重新安在了乡下周家却不行周小梅嫁给一个私塾先生生了一个儿子。儿子也争气,去过京都读书,最后却甘愿回到林城市,跟他父亲一样,做了一个老师没想到,那场运动中,被打成了臭老九,天天拉出去批斗,还让他们扫厕所,掏粪
她儿子和儿媳妇不堪其辱,留下才会走路的钱奕鸣,早早去世了曾国昌知道之后,找到他们祖孙两人,悄悄带回古县,安排在了自己家当年,钱奕鸣的父亲在林城市教书时,住的是学校分配的宿舍,即便是最后他们平反了,却没有过多的赔偿祖孙两人只能继续在古县租房住着曾若兰听着这些跌宕起伏的故事,也是嘘嘘不已昨天搬家的时候。。太过匆忙,她并没有注意到那边裁缝铺子的情况这会儿,闲了下来,有了好奇心掀开厚重的棉布帘子,入目的是四面墙上挂着的各色布料,下面放着一张很长的桌子,上门放着布料、衣服、碎布块,还有卷尺、木尺等等,堆得满满的另外一边就是两台不一样的缝纫机,也是挂满了东西,上门的墙上用布料做的许多布袋,装着丝线等东西靠着门口的地方,放着一个小火炉,烟筒从门口的窗户伸了出去,此刻,那里围坐着三个妇女,烤着火听到门帘的声音,房间里谈话声停了下来,都朝这边看过来周小梅正站在长桌前,在一块布料上比划着,抬头看到是曾以柔,就停下了手中的活计,拉着她的手,到了火炉前,热情地跟大家介绍道“柔柔,来,我给你介绍一下,这里坐着的是咱们家的邻居,林婶、邢婶、李婶这个小姑娘就是若兰的女儿,以柔,小名柔柔。”
。请牢记收藏,&1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