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爱上中文>三国开局被曹操三顾茅庐请出山 > 第十六章 益州矛盾初显重修都江(第2页)

第十六章 益州矛盾初显重修都江(第2页)

诸葛亮谏言后,刘璋越不安。

自己虽是一方割据势力,但与曹操为敌刘璋根本没有任何底气。

而且自己如果不同意,其他皇室宗亲也会借此刁难。

为保全自己,一个益州牧的称谓也就没有那么重要了。

刘璋终于松口让刘循担任益州牧。

任之后,刘循顺势将大本营搬到了成都。

益州的经济、军事则是统一交给诸葛亮打理。

诸葛亮从严治军,对百姓也是极为爱护。

刘璋看到益州治理颇有成效,索性将权利全部交给了刘循。

闲下来的刘璋则如闲云野鹤一般,悠闲快活。

刘循成功任益州牧,曹操不仅计划功亏一篑,还给自己埋下了巨大威胁。

眼见着益州在刘循的带领之下实力愈强大,曹操心中愈焦虑。

益州展势头正好,刘璋手底下的那些老臣倒开始折腾了起来。

刘循作为刘璋之子,他们自然不敢公然作对。

不服气的他们便将矛头转向了诸葛亮。

反对派认为诸葛亮十八九岁的年纪太过年轻,没有能力同时挑起益州经济、军事两根大梁。

在诸葛亮颁布征军令和征税令的时候他们便出来多加阻挠。

吵得最凶的当李严和张松。

李严在益州派系中属于东州派。

这东州派原来是南阳、三辅进入益州的流民组成,后来因为刘焉赏识逐渐在益州占据一席之地。

刘璋在任之际,便一直利用东州派来压制益州派系。

那张松就是属于益州派系的,益州派系则是以益州本地氏族为主。

此前益州派屡受东州派制衡,所以两派之间早就水火不容,积怨颇深。

诸葛亮能被两派同时重视,可见他们都在害怕刘循任后会影响到自己的势力。

像这样的党派之争刘循痛心疾,但当下却也只能从中调和。

议事殿中。

“民以食为天,益州想要长久展,必兴水利,臣建议将都江堰重新扩道修整。”

诸葛亮进言道。

还没等刘循说话,李严便站出来反对说道:

“都江堰早已年久失修无法使用,重新启用对益州展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

诸葛亮进而说道:

“益州虽是天府之地,但却很容易生旱涝灾害。”

“今年必定多雨,重修都江堰也可缓解我益州洪涝影响。”

“此乃利国利民之策,大人应当深思熟虑。”

张松虽然与李严不和,但这次也站在了李严这边,张松斥责诸葛亮道:

“我益州正是休兵养民之际,重修都江堰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

“这种劳民伤财之事,根本没有任何必要。”

三人争执不下,各有各的道理。

——————————————————

ps:跪求鲜花,评价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