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你一起来这里的是什么人?”
“是巡防营的士兵。”
问到这儿,徐真突然说道:“那么你是郑大人的心腹?”
陈仲平连忙否认:“徐先生误会了!增大人身旁的幕僚就接近十人,鄙人怎么敢自称是增大人的心腹幕僚?”
这个“心腹”
之名他可不敢担不起,说不定会要命。
生怕徐真不相信他,于是他又详细解释道:“鄙人早年无意中认识了增大人,后来在增大人南下时,成为曾大人的书吏,比不上那些自北方开始就跟着增大人的老人。”
徐真点了点头:“你能和我说说巡防营么?具体一点,巡防营是怎么来的,有多少人,临安城中的巡防营中的将领又是谁?”
来到这里的时间不长,他对未庄,对县城已经非常了解,但是对临安的了解还停留在前世旅游时所见过的景象。
夏瑜等人虽然到过临安城,对临安城也有一些了解,知道临安城有巡防营用来维护治安,但是对巡防营之类的组织的编制,有多少人,以及训练程度怎么样就不得而知了。
当然,也不是一点都不知道。
在朝廷治下那么多年,他们对巡防营之类的经常可以遇到的组织还是有一定的认识,但都是停留在欺压民众,鱼肉百姓的表面认识上。
要深入一点,肯定是陈仲平这种幕僚才知道。
果然,徐真一问,陈仲平就立马不假思索地说道:“光绪三十一年,朝廷练兵处提出将防军和续备军,一律改为巡防营。”
“光绪三十三年,朝廷通过6军部制定的《巡防队试办章程》,要求各省都按照章程办事。”
“临安城中的巡防营是增大人在前年,也就是宣统元年改编成的,是在原先的绿营、团练士兵中挑选二十岁到三十五岁之间的精壮士兵为之。”
“由于人数不够,最终还在民间新招募了一些士兵。”
担心自己说得不够详细,惹恼了徐真,陈仲平这回是真的知无不言。
再者说,这些也不是什么秘密。
徐真的手上还有十多个巡防营士兵,一问便知。
但要是到了那时候,恐怕他的下场不会很好。
顿了顿,陈仲平想起了一些东西,又继续说道:“临安城内的巡防营统领为赵焕赵统领,营下分为马队和步队,大致有……有五百多人。”
“五百多人?你确定?”
徐真确认道。
“确定!十分确定!当初巡防营挑选士兵的时候鄙人就在场。”
“和你一起来的那十几个人全是巡防营的人?”
“正是。”
“他们在巡防营的士兵中是什么层次?巡抚营的精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