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兰马上跟上去,准备见机行事,帮助吴大夫。
到了大堂之上,县令大人升堂询问,先让原告陈述事情经过。
如兰这才知道死者生前咳嗽得厉害,找吴大夫开了几剂中药,谁知不但没治好病,反而要了性命。
县令问民妇:“处方可在手边?”
民妇赶紧呈上,一个衙役上前从妇人手里接过药方,递给县令。
“大人,请过目。”
县令大人拿着药方看了半天,也没看出个名堂,问吴竞争,“被告,这药方是你开的?”
吴竞争坦然地点头:“这方子确实是小人开的。”
县令又转而问民妇:“原告,你确实是按照此方子给你相公抓药的?”
那妇人一边点头一边擦泪,“是的,大人。”
“县令大人,如果方便,能否将方子让民女看看?”
如兰看县令大人看方子看不出什么问题,忍不住在堂外大声喊道。
衙役及看热闹的百姓将目光都投向了如兰,不知谁如此大胆,会不会被县令大人以咆哮公堂治罪?
县令闻声望去,见是如兰,知道她的医术,也知道她的医德,便先消去了怒意。
故意道:“也好,如果你能看出问题,帮本官断案,本官便不治你咆哮公堂之罪,进前来说话。”
如来应声走到公堂。
县令将方子交给衙役,吩咐道,“赶紧将房子给如兰小姐看看。”
如来拿到方子,念道:“陈皮六钱,党参,牛蒡子,麦冬每样各十钱。甘草,桂枝,麻黄每样各五钱。禀大人,这个方子确实是治疗咳嗽的,就算治不好病也绝对治不死人。”
民妇一听,气愤地说:“姑娘,民妇的相公确实是按照此处方抓药送命的呀。”
“既然不是药方的问题,那就是药材或其他问题导致病人送命了,大人。”
如兰回复县令。
县令点头称是,认为如兰说得有道理。
“济民堂的药材都是正规渠道供应的,不会有问题。”
吴大夫如实禀道。
如兰一听,暗暗佩服吴竞争是光明磊落的汉子。
济民堂的掌柜为了自己的生意不受影响,把他绑起来送到公堂,丝毫不考虑他的名誉和面子,吴竞争竟然还维护他。
“药材是民妇看着抓的,确实没问题。”
如兰看一眼民妇,满脸悲痛,这会儿断不会撒谎。
县令也听出了问题:“那你相公的药可是你亲手煎的?”
民妇道:“不是,民妇有一个成衣铺子要经营。民妇的相公生病后,一直是民妇的小姑子在帮助煎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