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波风水道教鬼怪作品《冥异志》系列第二十二回)
小说22·战黄泉
作者:孙晓波
独白:黄泉在道家文化中是指人死后所往之地,也就是阴曹地府,黄泉亦是九狱九泉之一,其实在日本、朝鲜半岛的文化中也有相近说法,但本人只为扬咱优秀的华夏文化,其他暂且不论。对黄泉而言,打泉井至深时水呈黄色,人死后埋于地下,故古人以地极深处黄泉地带为人死后居住的地下世界。黄泉也叫做九泉、九泉之下,九泉指九个泉井深,或谓天有九重天、地有九重地,表示极深,地下极深处即谓黄泉。《乐府诗集·焦仲卿妻》:结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左传·隐公元年》:“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管子·小匡》:“应公之赐,杀之黄泉,死且不朽。”
唐代王建《寒食行》:“三日无火烧纸钱,纸钱那得到黄泉。”
近代作家苏曼殊《断鸿零雁记》第三章:“否即碧落黄泉,无相见之日。”
《东周列国志》第四回:“将太叔回书,总作一封,使人驰至郑国,教祭足呈与姜氏观看。即命将姜氏送去颍地安置,遗以誓言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黄泉路上没老少,你又何必斤斤计较!即人不论年纪大或小,都须死亡。下面篇幅的内容,就为接上回《通灵道》中,跟着道术高手王秋,来讲讲关于黄泉路上的那些事了:
刘海突然的叫声将我们惊醒了,但是更惊动我们的,是从黄泉眼上那宛若潮水一般涌出来的阴冷之气!
这股阴冷比之刚才强大了太多。以至于在这刹那,我感觉浑身都是不能动弹了,仿佛一切都是冻僵了一样,甚至连手指都是不能动弹丝毫。
“杀我阴司之人,天地可灭!”
当这股子阴冷之气弥漫的刹那,一道蓦然的冷喝声落入了我的耳朵里面,尚未回神,就看到一股阴风从刘海的后脑冲了出来。
那不是散,也不是弥漫,就如同冲锋的骑士从身边擦过,骤然卷起的风一样,凛冽且雄浑,让我的甚至感受到了窒息。
那是一尊佛像,就这样凭空的出现了。他左手托着一盏灯,右手持着一卷经,双目之中氤氲神光,一股磅礴浩然的气息从身上鼓动出来,神圣且戾然。
“一盏灯可燃天地,一卷经可度万物,谁人不敬我阴司,则万世不入轮回!”
佛像蓦然的睁开了眼睛,刺破虚空落在王秋的身上,那厚重的嘴唇再次蠕动起来:“你身具天地正气,但却没有正道之心,当诛当杀!”
他的话落,一盏灯已燃烧起来,宛若黄豆大小的灯火,散出幽绿的颜色。伴随着口中吐出一口气,火光大盛起来。
那火如潮,那火如雾,骤然的席卷将王秋的全身都笼罩了起来,我虽没有身笼其中,却是感受大了心寒的惊悸。
“踏马滴,一具投影的分身也敢来找老子的麻烦?”
王秋面对这尊佛像,丝毫不显得示弱,右手举起,那道崩天之剑的气息再次蔓延出来:“老子我说过,在这里我就是太难,我就是地,老子倒要看看。是你的破灯能焚了我,还是老子能灭了你,古有盘古开天,今有我王秋指剑封黄泉!”
“封!
王秋说完的刹那,身上的气息宛若风暴一般的涌动出来,那股子气息较之佛像丝毫不遑多让,浑厚之中透出浓烈的杀气。
灯苗如豆,然在佛像的一口气之下,却是成了席卷全身的火焰,指剑如锋,但在王秋的一怒之中却成了摧城之木。
噗!
火焰将王秋的身体笼罩了起来,但同时王秋的指剑也是划开了灯火,划出一道残影的同时,已经是到了佛像的跟前。
指剑的威力,我们都见识过,曾经在瞬息之间斩杀了那位骑士,那威力绝不是一般的人或物可以比拟的,尤其是在王秋的一怒之下,更是凶威弥漫。
然而让我惊奇的是,那佛像根本就没有丝毫闪避的迹象,而是随后将那卷经书给打开了,随后一道肃穆的声音响彻当场。
“佛说,天地之物皆有灵,然这灵乃佛所赐,于是佛要这灵生,则灵能生,佛要这灵死,则这灵必死,佛居于西天,一掌可覆黄泉!”
。
佛像的经卷已经打开了,伴随着他的每一个字吐露出来,我都能感觉整座屋子的气息更加凝重了一分,到了最后,我甚至感觉心跳都是变得无比艰难起来。
那是一种无形的绳索,似乎将我们捆缚了起来,佛像的每一句话落下,那种窒息之感便是强烈一分,让我感觉天地已空。
那不是力,却胜似力,那不是刀,却胜似刀!
尤其是当他朗朗的道音弥漫的时候,整座的屋子放佛已经从这空间之中脱离出来,我感觉被捆缚的身子,变得轻飘起来。
那种感觉我曾经有过,在黑河被女鬼缠身的时候。
换言之,那是死亡的前兆!
“狗屁!”
当我没有办法承受的时候,一声大喝传来,像是剪刀一样,将捆缚我的无形绳索所剪断了,侧目我看到王秋已经拔出了身后的木剑。
“当初阴司不平,黄泉路乱,地藏王以法身临世,对世人说下世无苦难,则我成佛,如今昭然大诺尚在回响,岂不知阳间已成黄泉!”
一句话之中,带着深深的悲戚之感,那是叹这天地的不公,那是怨这世道的不平,那是一句悍然的悲叹,更是王秋杀心的弥漫。
一句话说完,王秋手中的桃木剑,向着前面劈下了几分,随着那剑的下落,我感觉身体轻飘有所减缓,有了充实之感。
剑无锋,却有形!
劈开的绳索,让我的心有了缓缓的沉落,一如当初家慧爷爷将我从水中捞起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