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暖阳,带着几分慵懒,透过斑驳的窗棂,洒在农家小院的泥地上。一阵清脆的驴车铃铛声,打破了村子里的宁静。
“这是家里来人了?”
屋外,一个男声带着几分好奇,悠悠响起。只见一位身形清瘦的老人,迈着沉稳的步伐,缓缓走进院子。他的脸上,岁月刻下了深深的痕迹,却难掩那周身散发的书生气息,眼神中透着睿智与温和。
“爹。”
李慧娟听到声音,连忙从炕上起身,动作麻利地整理了一下衣角,脸上堆满了亲切的笑容,快步迎了上去。她的声音里,满是女儿对父亲的敬爱与思念。
“老头子,慧娟来看咱了,带了好些东西。”
外婆从里屋走出来,脸上挂着慈祥的笑容,一边说着,一边指了指堆放在一旁的礼品。
“可是舍得来了。”
外公嘴里虽然带着一丝埋怨,可那看向李慧娟的眼神里,满满的都是疼惜。岁月在他脸上留下了深深的皱纹,可对女儿的爱,从未改变。
“爹,以前日子紧,不好经常来。现在孩子们大了,我也能抽开身了,爹别怪罪女儿了。”
李慧娟微微低下头,眼中闪过一丝愧疚,声音里带着几分歉意。那些艰难的过往,在这一刻,都化作了对父母的深深牵挂。
“咋会怪罪你呢,就是希望你过的好啊!”
外公说着,目光缓缓朝炕下站着的沈安静和沈安然望去。一瞬间,他的眼里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欣喜,那是长辈对晚辈由衷的喜爱。
“外公。”
沈安静和沈安然乖巧地喊道,声音清脆悦耳,如同春日里的鸟鸣。她们的脸上洋溢着青春的朝气,眼神中透着对这个陌生又熟悉的外公的好奇与亲近。
沈安然打量着外公,心中暗暗想着,外公确实像读过书的人,和村里那些整日劳作的庄户人家截然不同。他的举止文雅,虽面容严肃,可那股子书生气息却格外明显,倒像是一位满腹经纶的教书先生。
“这是安静和安然?”
外公问道,声音温和,带着几分询问与肯定。他的目光在两个孩子身上来回打量,仿佛要从她们的脸上,找寻到李慧娟小时候的影子。
“是啊,爹,是安静和安然。”
李慧娟连忙回答,眼神中满是作为母亲的骄傲。她看着自己的两个女儿,又看看年迈的父亲,心中满是温暖与感慨。
“真是女大十八变,长得都认不出来了,都好些日子没见了,长得越发周正了。”
外公笑着说道,因为不太习惯夸赞女孩子漂亮,便用了“周正”
这个词。他的笑容里,藏着岁月的温柔,也有着对晚辈成长的欣慰。
“慧娟给你称了茶叶。”
外婆把一包茶叶拿给外公看,脸上带着几分炫耀的神情,仿佛在说女儿的这份孝心是她的骄傲。
“花这钱干啥?家里孩子多,花钱的地方多,以后可别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