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想到了什么,跳起来说:“叔叔,我早上卖货的时候,春六巷的小乞丐告诉我,那边有一户姓宋的人家下午准备招认字先生嘞,叔叔你不如去试试,应聘不上的话也能拿三个肉包子走。那肉包子可香了。”
“肉包子?!”
周自言一听能拿三个肉包子,眼睛都亮了。
小顺手脚并用比划着:“那户人家已经在春六巷住了一年多了,家里应当是做跑商的。一共有两个孩子,这次就是为小的那个招认字先生,只是他们家需要认字先生住到家里去。叔叔你行吗?”
“而且听说那家人家的长子,是个……”
小顺努力回想,终于想起来,“好像是说长子貌若无盐,五大三粗。”
小顺不明白这八个字是什么意思,只是照样复述出来。
周自言敲敲自己的膝盖,在心中权衡。
自己现在既无官职,也无积蓄,显然已经不能再继续自由自在地游历了。
为官期间倒是帮扶过一些上京的官员,现在去混口饭吃应该不是难事,但他不想这么做。
人穷志短。
当务之急应该是先找个地方稳定下来,赚点路费才行。
周自言觉得就是为了三个肉包子,也应该去试试。
如果真的能被聘上,起码住的地方就解决了。
“谢谢你小顺。”
周自言摸摸小顺的脑袋,想到刚才的胡子大哥,笑道,“小顺啊,你想不想知道你哥哥和嫂嫂的名字怎么写?”
小顺一听能知道自己嫂嫂哥哥的名字,连忙凑到周自言面前,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他,“想!”
虽然小顺不知道哥哥嫂嫂的名字是哪两个字,可他听说过哥哥嫂嫂的名字是什么意思。
周自言便根据名字的意思刷刷写下两个人的名字。
解释每个字的读音和含义的时候,周自言问小顺,“认字也费不了几个铜板,为何不去?”
大庆朝现在非常重视读书人,在许多地方都开办了识字班。
只是教百姓简单的认字,所以费用并不高。
小顺掰着手指头数自己要做的事情,“不行的叔叔,小顺没时间去学认字,哥哥在这里搬货,家里嫂嫂一个人忙不过来,小顺要帮忙。”
“早上要帮嫂嫂挑水割草,中午要来给哥哥送饭,下午还要去翻田……”
小顺的话仿佛浸泡在苦水里,周自言越听越沉默,所有理所当然的想法在小顺的话里都化作一声唏嘘。
等小顺认完全部的字,这块小小的边角料,已然变成小顺最宝贵的东西。
胡子大哥回来后,小顺像献宝一样捧着这块布展示给哥哥看,“哥,哥,你快看,是我们的名字,名字!”
胡子大哥没上过学,一直在码头帮工,耳濡目染之下认识了不少字。
把字放到一起,他能勉强读出一句话的意思,如果把字单拎出来,他就不认识了。
大哥在小顺的帮助下,细细看着布料上的‘李柱山’三个字,想要把每一笔每一划都刻印进眼底。
原来这就是他的名字,原来他的名字写出来是这样的。
李柱山托着小顺来到周自言面前,摸索了全身也没摸出一件像样的东西回报周自言,最后只能把手里刚买的热汤全都送给周自言。
李柱山一脸诚恳,小顺也眼含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