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流程还是要走的。
不过,想想对方刚刚的列举,再琢磨这短时间接触里少年的谈吐,似乎,对方也不算太说大话。
这简直就是‘天才少年’啊。
然而,也如月潇姐看过对方在《正茂》上另一篇《数不清的流年》之后所说的,如果能拿下对方,重回1万可能只是一个开始,这位作者,对于《青旭》,甚至,很可能犹如金庸之于《明报》。
方薇想像了一下某些场景,有些期待,又现了问题:“苏杭,我觉得,你把这件事说的太容易了,其中,其中……”
“资格这种事,和经营状况好坏可没关系,”
苏杭笑着打断:“现在经营不善的杂志太多了,在我看来,比较值钱的,也就一个刊号而已。如果我不是在出版方面没有太多心思,弄个刊号,借壳创办一份杂志,也是挺不错的选择,就像郑渊洁一个人就撑起的《童话大王》那样。”
虽然吧,这少年拿自己和刘晓庆比,似乎不自量力了一些,但,再想想之前,16岁,高考状元级别的尖子生,书法还那么出色,还一下子表那么多篇文章,所有这些,如果只是一个两个,还没什么,全部堆在一起,想不引关注都难。
方薇再次点头。
苏杭想了下,补充道:“这样说吧,1o22分,如果按照高考75o分的总分换算,相当于,我考了73o分,方姐,你觉得,这是什么水平?”
高考状元!
方薇脑海中立刻冒出了一个词汇。
不过,方薇也明白,搞定‘参商’,自己肯定不用再像李东宝那样到处找工作了。
方薇费力斟酌间,苏杭再次开口,望着对面的小方脸短姑娘,接着道:“方姐,如果我猜测不错,《青旭》的经营状况应该不是很好吧?
这个问题惊醒了方薇。
“至于我的书法,方姐应该看过了,”
苏杭没有直接回答,再补一句,又接着道:“另外,我今年16岁,这也是一个关键。16岁的少年,全校第一,书法出色,一个暑假表十几篇文章,方姐,所有这些加在一起,如果报道出来,你觉得,会不会引起全国范围内的广泛关注?”
苏杭本打算最近几天查询过相应信息后,主动写信给一些报刊杂志,再根据对方的回应,主要看是否有诚意,再挑选合作对象。
“嗯。”
苏杭把手中的书信递给拎着自己背包的甘欣,转向方薇:“方姐,这次过来,还有其他什么事情吗?”
拿下这个人,《青旭》追一追同在博艺旗下的《商海》,也不是什么不能想像的事情。
“第三步,也是最后,更多的青春文学作家,创造更多优秀的作品,吸引更多青少年的关注,进而培育出一个专门的青春文学市场。想想全国的青少年有多少,你就能明白这块蛋糕有多大,做好了,无论是《青旭》,还是博艺,都能吃到肚皮滚圆。”
苏杭已经继续:“记得上半年有个新闻,刘晓庆,一本自传还没有出版,只是一个书名,嗯……应该是《从电影明星到亿万富姐儿》,11个字,经过一群书商的哄抢,抬到了1o8万的高价,方姐,你觉得其中关键是什么?”
苏杭见方薇一脸难以置信的模样,说道:“稿费汇款单,样刊,还有用稿通知,这些都在我家里,是真是假,只要去我家看一眼就知道,方姐,你觉得我有必要说谎吗?”
一定要拿下啊!
只是一篇小说,就让《青旭》的行量从上月的6ooo不到提升到已经付印的8ooo,而且,后续还可能有经销商追加,这个月,总销量重新破1万都不是没有可能。
“是的,”
方薇道:“我们希望你在《青旭》上开设专栏。另外,以你的笔力,我们觉得,你也完全可以尝试一下创作长篇小说,《青旭》同样愿意提供表平台。”
苏杭笑道:“是不是觉得少点什么?”
苏杭点头,拍了拍还没放回书包的化学课本,说道:“这样的汇款单,我这个月,已经收到了7张,其中包括你们《青旭》的那份。另外,上个月得到用稿通知,但目前没寄到的,还有一份。再就是,我最近还收到了另外两份全新的用稿通知,方姐,你算一算,这一共是多少篇文章?”
“因为我刚刚说的,只是计划中的第一步,”
苏杭道:“在这个计划中,我只是一根‘导火线’,引爆一场烟花盛宴的导火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