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村人按照郑大山说的方法播种,隔了一个月。
秧苗破土而出,浅浅一层新绿,看得人心里柔柔的。一畦畦秧苗都长得青青翠翠,挤挤簇簇,远处看,很像是平平整整地堆放了一叠绿毯。
随着秧苗越长越高,郑大山乐开了花,他对比了村里其它的秧苗跟棚里的秧苗,差别还是很大的。
没有经过挑选浸泡的种子,随便撒在地里,成苗率较低,而且长出的秧苗也没有棚里粗壮,有生机。
一场春雨过后,郑大山家地就开始下苗插秧,他家五十亩水田,外加城郊五亩水田。
他雇了十几个长工帮忙,就开始犁地,耕田把那些水田整理平整、松软,就开始放水,准备插秧。
把秧苗连根拔起,再扯一根早已准备好的稻草扎紧,用箩筐挑到田里。
一把一把扔到田里,也不能随便乱扔,得扔的分散开,保证插秧的人身边总有秧苗可插。
插秧是有讲究的,不能乱插一通,每根秧苗得留间距,要不然会影响秧苗的长势。
还要注意一点,秧苗要插的稳,要不然你前脚刚插完秧苗,后脚又漂上来了。
拔秧、插秧的人,得时不时地直起腰来,要不然时间长了,腰直不起来了。
田间不时有小娃子们走动,大人们负责插秧,小娃子们负责送水、送饭,整个田野里四散着人。
田埂上的野草、地里的野菜经过一场春雨灌溉,立马疯长起来。
郑大山雇了长工,不需要郑大山和苏三娘下田插秧,郑大山闲不住,帮忙拔秧、挑秧。
苏三娘和桃花、周遥忙着煮饭,每天十几个人的饭量,让桃花心里不断哀嚎,她真的成了煮饭婆了。
春天万物复苏,能吃的东西不少,例如田里黄鳝、螺蛳,地里的荠菜、马齿苋、水芹菜等。
桃花每天几乎换着花样给他们做饭,今天是爆炒黄鳝、腌菜烧鱼,明天就是爆炒螺丝、炖泥鳅,既要保证干活的人吃饱又要吃好。
桃花每天累的倒床就睡着了,还好忙活了十多天左右,秧终于插完了。
放眼望去,四野绿油油一片,田里的秧苗随风摇曳着。
城郊的十亩水田旁边那块空地,周向南请人挖了个池塘,按照桃花的要求,在池塘里养了些鱼,种了荷花。
插完秧,桃花家也没闲着,她家买了一百多亩荒地,请了村里人开荒。
每天一群人在地里干的热火朝天,桃花吸取上次的教训,她果断拒绝给这帮人做饭,上次插秧,她连续做了半个月,十多人的饭量,每天累的胳膊都抬不起来。
这次她让苏三娘去村里找了两个媳妇过来帮忙,苏三娘也心疼闺女,她去村里找了郑石头家的婆娘和郑三木家的婆娘,过来帮忙烧饭,每人一天给十五文钱,管两顿饭。
这把两家人高兴坏了,这么好的活打着灯笼都找不到,郑石头和郑三木嘱咐自家的媳妇,去了好好干活,千万不要偷奸耍滑。
哪还用他们交代,这么来之不易的活,村里人不少婆子、媳妇眼红着呢,不用他们说,她们也会好好干。
做饭的活,不用桃花操心,她省了不少事,她每天就去帮忙送送水,偶尔去地里挖点野菜回来吃。
春天的野菜就是鲜,荠菜包饺子更是一绝,野葱炒鸡蛋,那叫一个香。
家里的荒地开垦完后,又开始开始种豆子、地瓜、玉米等农作物。
反正,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活,这个活干完了立马有新的活。
农村的生活就是这样,一年四季闲不下来。
日子一天天过着,转眼到了秋收的季节。
今年,青山村可谓是大丰收,村里人望着黄澄澄的稻穗垂着沉甸甸的穗头,每天乐的见牙不见眼。
郑大山扛着锄头从地里回来,迎面碰上郑大河,他也刚从田里出来。
“大山哥,我刚才路过你家的田,你家地里的稻子,长势真喜人呀,放眼全村就属你家的稻子长的最好。”
郑大山乐呵呵道:“再过几天就要开镰了,希望这几天千万别下雨,耽误咱们抢收。”
郑大河抬头望了望天,天空瓦蓝瓦蓝的,没有云彩,“看这天,最近应该都没雨,不会耽误咱们秋收。”
“希望如此吧。”
郑大山抬头看了看,好不容易熬过秋收,千万别再出什么岔子。
转眼间,到了秋收的日子,村里人早早就开始忙活了,连家里的小孩,也下地帮忙割稻。
金黄色的阳光洒在田野上,放眼望去,金灿灿一片,田里四散着到处都是人,每个人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桃花家照常请了长工帮忙,不过做饭她找不到人帮忙,得自己干,毕竟现在是秋收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忙着收割,谁也腾不出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