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术道。
江禹拾起铁锹,指着那堆被挖起来的黄泥碎土,正色道:“挖了人家坟要埋回去。”
于术相当于做了一整天运动,回到家什么也不想做,洗了澡就想躺在床上休息。
根据其他人的说法,他怀疑何玉嬅是被人贩子卖到山旮旯的,而他说的办法其实就是在网络查看寻人启事。
八九十年代受过教育的女学生突然出现在村子里,太奇怪了,如果是知青下乡,肯定是有规模有组织,不会单独一个人。
他会猜测何玉嬅被拐卖过来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她尸体上的疤痕,脚腕处有很明显的束缚痕迹,只有非常严重到限制才会导致束缚伤及骨头。
限制的理由也很简单,就是不想让她跑出去求助,如此也说得通村民为何对何玉嬅的事闭口不提,因为怕暴露,集体遭殃。
虽然这个假设可能会让爷爷死后身败名裂,但如果村子真的发生过种事,就不可能只有一个受害者,那些没法埋入公墓的外姓人,都有可能是谁家的女儿。
人可以自私,但不应害人利己。
只是,于术看了一晚上都没在网络公示的寻人启示里看到何玉嬅的名字,不禁有点怀疑何玉嬅这个名字是不是假名字。
他正发呆时,江禹探头瞥了眼他的计算机画面。
“你不是有照片吗,发上去。八九十年代可以上学的女性很少,你可以按着学校制服照,然后在从当年的学生中打听到关于她的消息。”
话音未落,江禹就掏手机拍下何玉嬅的照片,发到于术计算机登陆着的微信上,然后俯下身子,手掌很自然的覆在于术手上控制鼠标,另一只手打开短视频网站,快速把照片处理成几秒钟的短视频,配上千禧年间的背景音乐,最后配上一段老同学好久不见的文案。
于术被江禹这一连串操作惊得合不拢嘴。
他只想着寻人启事,没想过另辟蹊径走回忆杀,一张老照片必定能炸出当年的人或者他们的小孩,这种信息网络一建立就回迅速蔓延发展。
“不错啊,网络玩得灵性嘛。”
于术夸道。
江禹坐回沙发上翘起腿单手刷屏:“刷视频看微博的时候多看评论区。”
视频刚发出去没多久,就收到评论了,说没想到现在还能看到几十年前浙江沪高校的制服。
“我还真不看评论区,看来看评论区真能学到东西。”
于术认真道。
江禹没忍住噗地笑了出声,于术总会在他意想不到的时候犯呆,很明显现在的网络有信息茧房,单纯发寻人启事,看得到的大多都是面临同样困境的人。
而走短视频,利用当代网络娱乐至上的氛围,和人怀旧忆当年的习惯,可以突破信息茧房,让消息传得更远。
于术没搞懂江禹笑什么,刚想说话敲门声就不适时的响起。
这个时间点于桓应该睡了,于术疑惑道:“桓,怎么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