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木匠就着鞋底敲敲烟杆子“少跟长顺家那个长舌妇来往,那嘴碎得没边。”
黄婆子讪讪一笑:“我这不是在家跟你唠嗑嘛。”
万氏和清荷清点了家里的红薯,清荷估摸着能支撑个三个月,跟万氏商量着上村里再买些红薯回来,免得到时候红薯供不上。
转眼,又是一个赶集日,这次万氏领着儿女一起去了集市。
清文还是小的时候周明远背着来过镇上,早就没了记忆,此刻见到什么都觉得稀奇,小嘴巴就没闭上过。
“姐,那是卖什么的?”
“姐,那间两层的酒楼就是满香楼吗?”
…………
“姐,你看,那儿有卖糖葫芦的。”
清荷闻弦知雅意,跑去买了两根糖葫芦,递给弟弟一根,她本来想买三根的。
结果万氏连连摆手:“娘不吃,娘都多大的人了,你们小孩子吃吧。”
咬着糖葫芦,清荷和万氏商量:“娘,咱去布店买点布和棉花,这马上就要入冬了。”
“行,给你和弟弟一人做一身新棉衣。”
万氏自己也琢磨着给孩子做几身衣裳,清荷身上穿的衣裳袖子都短了一截。
清荷吃完最后一颗糖葫芦:“不光是我和清文,你和爹也一人做一身,之前的棉衣一点都不暖和了不光要做棉衣,还要做几床厚被子。”
“你这孩子,手咋这么松,做这么多东西,要花不少银子。”
万氏有些不同意,钱咋能这么花,不省着点花,金山银山也不够用。
“哎呀,娘,家里的被子又薄又硬,到冬天肯定会冷的。”
清荷扭着她娘的袖子撒娇。
万氏拗不过她只得同意了:“都多大的人了,还跟娘撒娇。”
清文在一旁捂着嘴偷笑,清荷瞪他一眼,也跟着笑起来。
三人上布店,一人扯了两身做做外衣的布,再买了三匹细棉布用来做里衣。
如今还没入冬,棉花还没涨价,十八文一斤。
万氏买了两床十斤的大被子做被盖,又买了两床四斤的棉被做垫子,加上做棉衣的棉花,买了整整五十斤棉花。
布店掌柜的见万氏买得多,笑得合不拢嘴,不仅主动抹了零头,还安排伙计架牛车送他们回去。
因着下午就要开始做淀粉,母子三人并未在街上多留,径直去铁匠铺取了订做的大擦子后,坐着布店的牛车回了家。
齐心协力
当天下午,全家都开始忙活起来。
周明远挑了两筐子红薯,带着万氏去下边的池塘洗第一遍,红薯泥多,在池塘里把多的洗泥掉,回家只须清洗干净就行,省事得多。
洗净红薯,周明远削红薯,清荷在一旁教万氏怎么用擦子擦红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