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栋说,合作的第一步就是在实验室里做出一定数量的样品,一来用于检验,二来让用户试用,为了确保专利技术的真实性,建议由蒋春明提供一份实验仪器清单和一份原材料清单,由投资方照单准备,然后由蒋春明本人或与其助手一起在投资方的实验室里进行合成,期间产生的所有费用都由投资方负责。
蒋春明想了一下觉得投资方这样的要求并不过分,假如有人技术不成熟或者别的什么原因搞出来的产品存在质量问题,甚至没有产品、拿别人的顶替,那往后可能会给投资方造成重大损失,对他来说即使让对方知道仪器、药品,他们也不可能合成出来。想到这里,蒋春明同意了!
倪栋又谈了第二步,蒋春明在实验室搞出来产品,投资方拿着样品去检测,如果质量合格或是达到进口产品的标准,再送给用户试用,如果用户满意,那么就要进行第三步,中试!
蒋春明一听就知道倪栋是行家,而他也坦陈,由于条件所限没有做过中试。
倪栋表示理解,但是强调中试是工业化的关键一步,决不能省略,考虑到蒋博不是化学工程专业,他愿意协助蒋博完成中试,当然,所需的设备、仪器、原材料等都由投资方提供,包括中试期间需要的技术工人等。蒋春明一听当然同意,如果倪栋愿意帮助就太好了!
接下来,如果中试成功,且经过经济核算产品具有很好的收益,那么就该谈合作方式了,一种是专利买断,一种是以技术入股的形式与投资方成立股份公司,按照规定,纯技术入股最多占总股本的35%。蒋春明考虑了一下,同意技术入股,显然这样做的利益更大。
“看来蒋博是同意我的建议了!”
倪栋高兴的说。
蒋春明点点头,“是的,你的建议很周全,既能使我的权益有保障,也能最大限度的降低投资方的风险,真心希望我们能合作成功!”
倪栋与蒋春明握手,真诚的说:“我们争取合作成功!”
随后倪栋告诉蒋春明回去后把两份清单准备好,然后会让投资方跟他见面,签署一个前期合作协议,蒋春明爽快的答应了。
3、
倪栋与蒋春明分手后,立即向纪思源通报了会面情况,纪思源非常高兴,他表示一定按照倪栋的交代把与蒋春明的合作事宜办好。
紧接着,倪栋又同另外两个专利持有人进行了相同的谈话,结果出奇的一致,完全同意这种合作方式,他也向纪思源做了通报。
蒋春明把清单准备好以后跟倪栋联系了,随后纪思源约见蒋春明并顺利签署了前期合作协议。
纪思源把蒋春明提供的清单给倪栋,倪栋看罢心里有数了,告诉纪思源照单购买,备齐后再通知蒋春明,另外蒋在厂做实验期间的生活一定要照顾好,纪思源满口答应。
国庆节过后倪栋就正常上班了,那辆帕萨特他没有开到单位,没必要不说,还一定会引起大家的议论,太麻烦了!
倪栋一到单位就被代所长叫去,他那份低温甲醇洗工艺改进的报告各项目组长都看过了,反馈都是积极的、支持的,苏教授意见和安排代所长当然也知道了,今天就是正式通知他所里同意倪栋开始前期工作,预计明年春季正式立项,在此期间将不再安排他出差,留在所里搞设计,捎带着干点儿审图、审报告的活儿,倪栋痛快的答应了。
两人正说着,石教授的电话打来、让倪栋现在就去找他,代所长故作无奈的叹气:“得了,又要给你课题做了。”
果然不出所料,石教授又给倪栋安排了一个课题,肖志斌、杜丙章也回来了,继续给倪栋做助手。倪栋自然明白石教授的苦心,“工科研究生培养理科化”
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一时半会儿也改变不了,为了顺利拿到学位只能“顺应潮流”
,好在课题的难度并不大,他估计春节前就能做完。
肖志斌、杜丙章跟倪栋是混熟了,知道跟着师哥干准能顺顺利利的拿到学位,倪栋手头的事情比较多,把课题研究的方向和步骤大体规划了一下,先安排俩人去查资料去了。倪栋则上午做设计、下午搞课题,所里有活儿优先处理。
华蓉园区那边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ms-1活性剂的中试筹备工作1o月中旬完成。抽了个礼拜天,倪栋拉上蒋春明直奔华蓉县,纪思源那边已经把人手安排好了。中试设备并不复杂,主要是多台5o~2oo立升搪瓷反应罐、换热器和分离装置等,配套的公用工程也都准备就绪。
投料比、反应条件倪栋跟蒋春明都事先商量过,工人按照指令一步步的操作,蒋春明则在一旁紧张的关注,他其实也没有把握,反应罐比烧瓶的容量大了1oo倍,到底会生怎样的变化他也没底,好在有倪栋,实验平稳进行,持续了二十多个小时,终于完成,样品的检测结果还是要送到上海做完后才能知道,但显而易见的是产率较低、这将严重影响收益,同时废液量过大、处理起来比较麻烦。
蒋春明有些失望,恐怕投资方对这个结果不满意影响了下一步合作,而倪栋知道这些都是正常现象,中试不可能一次成功的,需要对生产工艺和相应的操作参数做出调整。他安慰蒋春明不要着急,还可以多做几次试验。纪思源也能理解,搞科研失败的次数永远比成功的次数多得多,他有心理准备。
4、
相比之下,魏馨更忙、得两头跑,幸好买了车,节省了很多时间。
倪栋不用出差,下班通常要早一些,所以每天魏馨回家的时候晚饭都做好了,两个人一边吃饭、一边说着各自身边生的事,亲密又温馨。
散步回来,倪栋会认真推想蒋春明那个项目在中试中出现的问题,在纸上写了又写、算了又算,然后拿出一个下次试验的方案。忙完这些,倪栋也开始看一些经营管理、投资管理方面的书,倚在身旁的魏馨感到很奇怪。
“老公,我现你看这些书,是为什么呀?”
魏馨好奇的问。
倪栋笑笑,“我有一些想法,需要从书上找答案。”
“什么想法?”
魏馨问。
对魏馨、倪栋从不隐瞒,她一向都是第一位忠实的听众,还能提出有趣的问题。
“现在是这样,纪思源做防水的同学名叫曲亢亢,也是高中毕业就去闯社会,后来跟着朋友做防水,这一行很累、很苦,越是暑热越繁忙,大日头下面铺房顶,挣得都是辛苦钱!后来自己也拉起一个施工队承揽防水工程,不光干遍了全省各地市,临近的省市也都干过,人脉也有了一些。纪思源给曲老板说有这么一个产品时他很期待,主动提出愿意入股,而且可以推荐有经验的生产管理人员。曲老板的意思是抓紧筹建,因为这个产品的季节性很强,厂家都是淡季备货,真到用的时候正常产量根本供给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