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梧打开行李包,里面塞满了凤梧带过来的东西,李书宜看着侄女跟变戏法似的拿出东西,有些想笑。
从前那个娇气的女娃娃,已经出落的能照顾人了。
“大伯娘,您坐着,我去给你泡杯红糖姜茶。”
大冷天在海边这么吹着,女人更容易做病。
“好,今天辛苦我们家思凤了。”
李书宜靠在炕墙边,长呼一口气,忙碌停下来之后,身体的应激反应反而更疲累了。
等凤梧端着红糖姜茶进屋时,李书宜已经靠在墙边睡着了。
没叫醒熟睡的李书宜,凤梧往坑洞里又添了些柴火,确保火炕一直都是热乎的。
渔村的生活条件差,凤梧假期有限,在这里也待不了多久,好在已经找到了大伯母他们,以后她可以经常给他们邮些东西钱票过来。
下放到地方的他们是没有工资的,每天干活赚几个工分维持温饱,吃的差,干的多,身体能好吗?
不大的小屋里什么都缺,除了凤梧明面上拿出的东西,这屋子里几乎没有什么生活用品。
就连烧饭烧菜用的都是个豁了口的陶罐。
给李书宜留了条,凤梧就出门溜达去了。
用几颗奶糖从一个小孩那里知道了大队长家的地址,凤梧提着礼背着人,敲响了大队长家的大门。
大队长媳妇是个典型的s省女人,热情爽朗,凤梧有心结交的情况下,两人没一会更是大姐妹子相称了。
凤梧也没做多余的事,就是希望大姐能跟大队长吹点枕边风,不要求最好的待遇,能找个相对轻省的活计就行。
至于工分低,凤梧觉得不是什么大事,有她每个月的贴补,日子不会太艰难。
况且家里有两个堂哥在,还能饿着亲妈吗?
作为报酬,凤梧偷偷塞了一张自行车票,这时候,家里能有一辆自行车,那全公社都是长脸的事情了。
这个谢礼洪英大姐,也就是大队长的媳妇拒绝不了,家里有男人的工资和儿子寄回来的津贴,是真的不差钱,就差一张自行车票了。
但国家各类物资紧缺,别说一个镇,就是一个市拢共能有几张自行车票,那么多人都稀罕的东西,也轮不到他们一个渔村的大队长。
在大队长家耽误了些时间,回到土砖房的时候,李书宜已经醒了,正站在门口焦急的四处张望,看到凤梧熟悉的身影,脸上的焦急立刻换成笑面。
“外头冷,怎么不在家待着,饿了吧?这会都晌午过了,我去做饭,一会就有好吃的了。”
摸了摸侄女的手,发觉触感温热,心里就放心了。
记忆里,大伯娘做饭的手艺好,原身尤其爱吃大伯母做的京市杂酱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