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公司不仅炒妖股、帮股东割韭菜,还接尾盘烂货。
这些灰色产业,倘若被证监会逮到,少则1o年、多则无期。
蹲两年就出来的滑贾数不胜数,他们要一击毙命,不能给毕浩南翻身的余地。
没人比操盘近百亿资产的股市操盘手更擅长交易,卓杭清楚如何钻交易规则的漏洞,只是不做。
他不做,毕浩南做。
于是,这只自以为很聪明的老鼠刚有动作,就被黑猫逮住了。
卓杭在小矮人和$之间摆上猎人,又在王子身后摆上公主。
至此,所有的牌全部就位,最后的收购一触即。
*
哪次毕浩南没钱,都向投行借款,投行不愿戳破的资本泡沫,要有人来戳破。
卓杭拿到了毕浩南灰色交易的证据,顾铮以此为由在华尔街组局,与4家关联投行同时谈判。
为保障双方隐私,投行通常1对1服务,4家投资银行家没成想能与竞品同时出现在谈判桌儿上,神色恍惚。
顾铮坐在主桌儿,以一敌众,宛若征战沙场的将军,开门见山道:“毕浩南向诸位借的是组合债券还是金融衍生品啊?”
“年轻人怕是不知道投行规则,先我们不会泄露甲方隐私,其次我们的谈判方式为1对1,今天这局……”
顾铮打断,“若投资组合债券,杠杆至少加了5倍,5倍杠杆意味着,倘若毕浩南破产,诸位就要承担5倍的损失。”
“你们可以继续借给他钱,从中抽佣谋利,我只是好心提醒……”
顾铮敲击桌面,拿出文件,峰眉剑目英气非凡,“这是毕浩南涉嫌关联交易接尾盘的证据,下周我会起诉。”
短短两句说得投资银行家们肾上腺素飙升。
他们都以为自己是毕浩南的唯一,将贷款放到最大额度倾其所有,却没想到海王脚踩4条船。
顾铮已经明确表示会起诉,倘若不能在浩南实业信誉受损前拿回钱……
投行都不想亏损,于是
继黄比尔后,华尔街多家投行的囚徒困境,再次上演。
多家投行断供,浩南实业资金链断裂。
毕浩南想申请破产,但因拿不出1o亿注册资金,被收听候审。
浩南实业的灰色产业一经报道,瞬间激起民愤,股市哀嚎遍野、叫骂不断。
有关部门碍于舆论压力,对毕浩南进行彻查,与此同时收到举报资料。
去年a资方重仓B股票,B股价下跌被套牢,找毕浩南的基金公司c接盘。投资人大多买的是有风险收益,基金经理只需要出报告向投资人说明情况即可。事后资方a抽成给c基金公司。举报文件涵盖a资方持仓B股票的所有交易,B股票与c基金公司的所有交易,合理怀疑a资方和c基金公司在同一时间存在关联交易,希望有关部门予以彻查。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毕浩南涉嫌关联交易、非法经营罪、诈骗罪,并且用股权质押、内保外贷、虚报应收和分红等多种方式进行套现,涉案资产高达百亿,但该罪犯名下没有可执行资产。
顾铮委托袁鸿祯,在毕浩南信托机构的所属地美国、上市公司的所属地香港和浩南实业公司所在地北市,三地起诉:毕浩南参与信托公司的实际经营,应剥夺受益人的财产保全权利。
三地均胜诉。
毕浩南被强制执行信托公司的5o亿资产后,名下是真的没有可执行资产。
即便出狱,也只能当街要饭。
浩南实业股价一落千丈,盘古医药抄底收购股东抛售的13%股份。
企业是企业家的毕生心血。
毕浩南夺走了卓有智的心血,卓杭要让投行断供、收走他的血包,将他的灰色交易公之于众、切了他的动脉,让他失去一手创办的企业、血债血偿。
现在,盘古医药是浩南实业最大的股东。
收购浩南实业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借壳上市。
上市就可以套现,偿还盘古向投行抵押贷款的债务。
顾铮再次舌战群儒,与浩南实业的原股东进行谈判。
股东们不想企业破产、想要利益最大化,便只能与顾铮签署行动人一致协议和一票否决权。
顾铮拥有浩南实业的绝对话语权后,立刻裹挟股东借壳上市。
掌控大局的并购黑手,逼着浩南实业的股东达成纳什均衡。
个体的最优决策不一定能带来最大化的社会利益,唯有成为一个整体,找出这些决策之间的均衡才可以做到。
顾铮和卓杭是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