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帝看宜嬪沉默不語,還以為她是在認真思考要不要回家再嫁,自以為寬和的安慰道:
「不用現在給朕答覆,此事你可以回宮以後再慢慢考慮,什麼時候想回家再嫁了,什麼時候遣人告訴朕一聲。」
這句話在宜嬪的腦子裡自動翻譯為:
「朕再給你一次機會,你不想朕把你發還本家就立即給朕回宮好好待著,別在朕面前晃悠。什麼時候再出現在朕面前,朕就當你是一心想撞南牆,逼著朕把你發還本家!」
宜嬪戰戰兢兢行了個周全的萬福禮,恭聲應是,動作飛快地直起身子,恨不得飛回翊坤宮。
康熙帝看著她這身嫣紅色的旗服越看越不順眼,對著她的背影還不忘叮囑道:「以後別穿這個顏色的衣裳,不適合你。」
要不是這個顏色、這個地點,朕也不會以為是幻覺。
宜嬪的背影頓了頓,憋著氣回頭再次老實地行禮應諾,轉過頭來穿著花盆底都邁出了重影,可見她多麼想逃離這個窒息的地方。
當年貪戀我身子和美貌的時候還誇我明艷大方,最適合嫣紅色和寶藍色這種亮色的衣服,其他人都撐不起來。現在厭倦我了,竟又說嫣紅色不適合我。
合著你是皇帝你說啥都對唄,要不是怕你罰我遷怒我阿瑪,姑奶奶脫了花盆底就砸你臉上。
宜嬪在心裡狠狠罵了句狗男人,又不得不乖乖擦著眼淚回到翊坤宮閉門思過。
康熙帝「故地重遊以解相思」的計劃被打亂,沒了賞景的興致,沒過一會兒也回了乾清宮。
今日梅園遇到宜嬪的事情康熙帝自然也沒忘,吩咐梁九功:「你去查一下,這段時間哪些奴才出了乾清宮。」是不是有人給翊坤宮遞了消息。
梁九功自然也察覺到宜嬪娘娘出現在梅園的突兀,領命退下。
不過一盞茶的功夫,梁九功就查出結果,跟康熙帝稟報後還不忘確認:「主子爺,您看這個粗使太監是照常了結嗎?」
以往這種情況都會丟了命,但是康熙帝最近跟青璃待在一起仿佛也變得心軟,皺了皺眉:「打三十板子後送去翊坤宮,能不能活就看他的主子有沒有善心。」
「另外宜嬪窺伺帝蹤,罰俸一年,閉門思過三個月,再有下次輕則降位重則貶為庶人。」
康熙帝猶豫了下要不要降位,殺雞儆猴,免得以後再有嬪妃來煩自己。
但是宜嬪在康熙帝心中又是一個極有可能過段時間就要回家再嫁的嬪妃,現在降位難免讓人揣測宜嬪是不是犯了大錯被趕出宮的,影響到她的再嫁行情就不好了。
所以最後還是只罰了禁足和俸祿。
宜嬪回到翊坤宮就渾身無力地倒在床榻上,不停地流著眼淚,生怕皇上查出自己收買的小太監,立即遣人把自己拖出宮去發還本家。
想到自己回家後會被嫡母關進小佛堂,甚至送到寺廟度過一生,想到妹妹、侄女們看自己的譴責眼神,宜嬪恨不得立即暴斃,也好了結此事。
所以乾清宮的斥責口諭傳到翊坤宮時,宜嬪反而鬆了口氣,這說明皇上揭過此事,只要自己不再犯就還是高高在上的嬪主子。
宜嬪又重打起精神來,看著滿身是血的小太監倒也沒有什麼「下個狠心,抹去污點」的想法,反而覺得自己連累了對方。
專門去太醫院請了個小學徒過來給他看傷,又賜下手裡最好的傷藥,還另遣了個小太監照顧他到徹底好起來為止。
-
日子就在康熙帝和青璃每天通信、每隔半個月見面中度過了,康熙帝也看完了大清十二帝共二十五冊的帝王本紀,度過了恥辱、頭痛、煩悶、不甘、悔恨的陣痛。
每當康熙帝回憶起書冊里王朝末年之景,都不忍再想卻又不得不想。
好在康熙帝是強大的,他撐了過來,也反思起來,更是下定決心要避免中原大地被屠戮分食的慘案,大清可以亡,但不能亡得如此沒有尊嚴、卑躬屈膝!
八月十三日晚上,康熙帝遙望著空中的明月,腦子裡面閃過的卻全是大清末年割地、賠款的種種慘案,度過了想起這些就怒火中燒的階段,康熙帝如今只剩下苦悶和羞恥。
梁九功感受到主子爺低落的情緒,立馬拿出手中的護身符——青璃格格的信件。
康熙帝跟青璃的通信一般是他前一天晚上或者當日一大早寫好,上朝前差侍衛送去,然後等下朝時收到青璃當天的回信,日日不落。
今日下了早朝結果被告知沒有,康熙帝還立馬細細過問暢春園的情況才放下心來,認定是阿璃想偷懶一日。
「上午不是說今天沒回信,現在怎麼又有了?」
發現康熙帝的語氣不太好,梁九功急忙解釋:「青璃格格說這是她昨晚一時興起寫下的,特意交代奴才要等晚上再拿給主子爺看,您才能體會到格格的心境。」
康熙帝抽出信箋,青璃熟悉的字跡躍然其上:「燈半昏時,月半明時。」*
短短八個字,卻把什麼都說遍了。
想著小阿璃定是昨晚太過思念自己,才會忍不住站在琉璃燈邊,就著窗邊的月光寫下這八個字,康熙帝心中一下子被填滿,思念也一下子被拉長。
梁九功識字,但是屬實沒讀過幾詩,看著康熙帝突然柔和下來的神色,不解其意。
青璃格格這次信的內容這麼少,主子爺怎麼看起來更高興了呢?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1t;)
&1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