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爱上中文>大唐我老婆武则天 > 第六十一章 科举改制 武后献策(第1页)

第六十一章 科举改制 武后献策(第1页)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金榜题名,无疑是这个时代读书人最大的梦想。

到了二月,吏部便不断上奏,请示科举相关事宜。

李治最近太过忙碌,一方面是三门峡爆破计划,已到施展阶段。

另一方面,刘仁轨丶上官仪等人,请旨整饬吏治,李治也在暗中支持他们,并授意他们从户部开始。

再有,程知节的大军已到凉州,等过沙州,就会与西突厥的境内接壤。

这场等了几个月的战争,也快开打了。

一时间,李治也难以把精力都放在科举上。

原本他想细细考虑科举改革计划,深入了解後,却发现困难重重。

首先,唐朝的科举刚建不久,极不成熟,难度极大,每年只有数十人能考中。

仅凭这几十个人,与门荫入仕的数百权贵相比,不值一提。

况且每年考下来,这数十人之中,也包含大量世家子弟。

世家大族子弟,虽能凭门荫入仕,名额有限,剩下那一部分子弟,也会走科举之路。

这些人拥有的教育资源,远胜寒门平民,天生就拥有极大优势。

再加上权贵对主考官的影响力,导致主考官倾斜权贵子弟。

在如此不公平环境下,能走到最後一步的普通考生,凤毛麟角。

要改变这种局面,纵是皇帝,也非易事。

首先,科举是祖制,长孙无忌等人取消很难,李治想改也不易,必定遭到群臣反对。

不说权贵,就算刘仁轨丶李义府等人,也未必会支持他,因为这动的是所有当权者利益。

每年的朝廷官员空缺就那麽多,若要增加科举名额,就必须削减门荫入仕人数。

五品以上官员,都能荫补子孙,要想减少荫补数量,他们岂会愿意?

这天上午,李治在甘露殿来回踱步,忽然朝王伏胜道:「伏胜,去把皇后请来。」

不一会,武媚娘来到甘露殿,朝李治见过礼後,柔声道:「大家找妾身过来,可是为科举之事忧心?」

李治拉着她坐下,道:「你最近一直在考虑此事吧?」

武媚娘瞥了他一眼,幽怨道:「妾身确实一直在琢磨此事,想为大家分忧,可又怕大家责怪,不敢多言。」

李治只当没听到後面一句,说道:「你跟朕说说,这次科举怎麽改,你可有什麽好主意?」

武媚娘正色道:「妾身有三个想法,请大家斧正。」

李治道:「说来听听。」

武媚娘道:「要在每一科增加人数丶又或降低录取标准,有违祖制,群臣和宗室必定反对。所以妾以为,可增加考试类别。」

李治沉吟道:「你是想用增加科目的方式,降低难度?」

武媚娘道:「大家圣明。」

科举目前的考试内容有四种,分别是:经帖丶墨义丶口试和策论,每类两题,加起来共八题。

全通者为甲第,通六题者为乙第。

倘若再加两题,甲第要通过十题,难度更高。

但可以把乙第标准,依然保留在六题,如此一来,就会增加通过之人的数量。

武媚娘道:「大家提出此议,朝臣定会上奏,将乙第难度,也提高到八题,若是如此,反弄巧成拙。」

李治点头道:「朕心中有数,你接着说。」

武媚娘道:「第二点,陛下可增加殿试,在大殿中亲自出题考问,如此一来,可杜绝作假。」

李治听完後,心中一动。

这正是武则天後来采取的做法,看来她年轻时,就考虑到这一点。

「不错,最後一条呢?」

武媚娘道:「殿试虽能防权贵作假,然而,很多有才之人,还未来到大殿,就因得罪权贵,过不了考官那一关。」

李治道:「那你有什麽办法应对吗?」

武媚娘道:「主考官想偏心,必须知道考生名姓,可让考生将自己名字糊住,等结果出来,再行揭开。」

李治沉吟片刻,说道:「且容朕再考虑一下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