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尽管添明小红点最多,也属于不仔细看不容易觉的类型,家里人还是注意起来了,时不时拿毛巾冷敷,妈妈不乐意敷,爸爸还哄着她敷。
苗彩玉认为姐妹的自卑来得没理由,吴海生都没事人一样,她为什么不能大大方方和人家说话。被她一说,钱圆圆也有点后悔起来“下次见面我就不躲了。”
多好的机会啊,这次是人家送上门,下次再难有这种机会,只能你自己去路上堵他了。
“是的,下次只能我自己去堵他了。”
钱圆圆越想越后悔。
一家三口这会儿都没离开集市,还在逛着,可惜妈妈在场,她不能贸然上去搭话。
直到一家三口离开,钱圆圆才恢复正常,开始叫卖豆角卷心菜。
两人结伴回家,路上苗彩玉还给钱圆圆支招。
她没仔细看到吴海生的面相,冲着他妈妈买冬瓜不砍价还价这点,她就觉得可以帮姐妹想法子追求这个男人。
说实在她只追过很好追的薛华安,但是在追薛华安之前,她想过很多法子,想过该说什么,这些现在对她来说都没用了,可以教给好姐妹。
钱圆圆把苗彩玉说的点子记下来,听起来都不是很靠谱,没准有用。
苗彩玉上午和钱圆圆一起卖菜,下午跟薛华安待一起。
一家人刚要开饭的时候,院子门被敲响,薛华安出声问有人在家吗听到是姐夫的声音,两个弟弟停下藏菜的动作。
休息的两天,家里饭菜比较丰富,中午的菜就有炒土豆丝、红烧土豆块、凉拌黄瓜,家里吃的丰盛的时候,生怕有人上门,夹几筷子菜走,所以他们会把菜藏起来。
如果是薛大哥就没事了。
苗彩玉出去开门,一眼注意到薛华安的篮子你又带什么好吃的了
薛华安这次拿的篮子比之前放搪瓷缸子的篮子更大,他要打开给她看的时候,苗彩玉让他先进院子里,不要在外面站太久。
薛华安听话进去了,苗彩玉重新锁门,领着薛华安进厨房。
“叔婶,家里做了蒸面,我送过来给你们尝尝味道。”
薛华安掀开篮子上的布,里头有一盆蒸面,盆上盖了个盘子。
掀开盘子就见到诱人的蒸面了。这可不是尝尝,这是一家五口人都能吃个半饱的分量。
苗彩玉看到蒸面的颜色,食欲大增“你没吃午饭吧,不如留在我家里吃午饭,我把我的饭分你一半。
家里中午吃的是白米饭,没放土豆,没放雪菜,没有一只米虫,没有任何沙子,是爸爸洗了好久才洗干净的白米做出来的饭
但是在见到蒸面条的第一瞬间,苗彩玉就决定把白米饭分一半给薛华安,她要将自己的碗塞满蒸面条。
薛华安居然没拒绝,坐下来吃饭了。
家里四方桌一直是两个弟弟坐一边,爸妈和苗彩玉各坐一边,多了个薛华安,苗彩玉就主动和妈妈坐一边了。
夫妻俩完全不嫌弃女婿上门蹭饭,女婿带了这么一大盆炒面,是他们家蹭饭
才对。
蒸面条里的料也丰富,有豆芽、笋干、胡萝卜丝、油豆腐丝、鸡蛋丝,面条的颜色一看就没少放酱油。
别说吃太多酱油容易让人变黑,他们平时吃的菜里不舍得放酱油,也没见得皮肤多白皙。
苗彩玉先对蒸面条出手了,她出手后,苗家其余人纷纷伸出筷子。
吃了一口,苗彩玉就赶紧往碗里填蒸面条,面条都堆出尖尖来了,赵美凤阻止闺女,让她先把碗里的吃完。
苗彩玉就吃着碗里的,看着盆里的,当然也没冷落爸爸做的菜,不过能看出她最爱的还是蒸面条。
不光苗彩玉,苗家弟弟也爱往蒸面条伸出筷子。
爸爸的做菜好吃,但是蒸面条更好吃,而且用料丰富,配料都很下饭。苗彦庆不否认蒸面条好吃,问薛华安是怎么做出来的。怎么比炒面还好吃,薛华安不说,他都不知道是蒸出来的。
薛华安告诉岳父蒸面做法,面条要先放锅里蒸,蒸熟后,将那些配菜下锅炒,再将蒸熟的面条放到锅里一起炒,炒这个步骤不能少,主要是为了给面条调味上色,不用炒很久,颜色看着差不多就能盛出来,之后再继续放蒸架上蒸。
两次蒸的时候都用蒸笼布垫着,第二次蒸的时候要多垫两层布。很多人吃的时候,适合用蒸面条的做法,正常一家五六口人吃,用炒的就行。
薛华安将蒸的时间,如何防止面条在蒸的时候黏连都说清楚了,最重要的还得说明面条怎么来的面条不是自家做的,是在郑家买的。
“郑喜庆家”
赵美凤听到郑家,就说出个名字。
薛华安点头,他家祖辈做豆腐,郑家祖辈做面条,不过大队并没有弄什么面条坊,郑家如今还在做面条的就郑喜庆家了。
她家不是光明正大做生意,想在她那里买面条,需要自带面粉,对外说不收费,帮忙做的,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要交点人工费用和除面粉以外的材料费。
大家钱不多,所以没很多人上她家买面条,有面粉都自己在家擀面条做饼子了,谁会花钱上她家花钱做面条。
面条不是有面粉就能擀出来吗
所幸赚不到多少钱,没人眼红她,也就没人举报了。
薛华安“她家的面条适合做炒面,做成汤面反而没那么好吃。”
做成汤面吃起来和普通面条没区别,甚至不如普通面条好吃。
苗彩玉深有同感,腮帮子鼓鼓的,点头认同。
“用了不少面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