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上午,全村喜气洋洋。
陈大山还没有睡醒,就听到了滴滴答答的唢呐声。
“大山,起来洗漱一下,老黄家办喜事,咱们一起凑凑热闹。”
母亲在门口说道。
在农村,无论是谁家办喜事,几乎全村人都要去。
毕竟在一起生活了这么多年,低头不见抬头见,多少都有点交情。
早点去,也能帮着张罗张罗,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
母亲在凤凰村是出了名的干活利索,老黄家二小子结婚,也请母亲去后厨帮忙了。
“行,我这就起来。”
“对了,妈,我昨天钓了一条大鱼,咱们一起给带过去,就当是礼金了。”
陈大山一边穿着衣服,一边嘟嘟囔囔的说道。
在这个年头,所有人都穷得很稳定,兜里根本就掏不出几个钱。
不管是什么红白喜事,基本上没人随礼金,一般情况下都是送东西。
什么大鹅,老母鸡,自己家做的糕点,都是这种土特产或者手工做的东西。
而今天陈大山要送一条史氏鲟,那也绝对是合情合理的。
“好,你打的鱼放在哪儿呢?”
母亲收拾好了,最后问了一句。
“就放在厨房的大水缸里,到时候我去捞就行。”
陈大山走出了卧室,从厨房的大水缸里捞出了一条二十几斤的大鱼。
这种贺礼,绝对有面子。
“呦,这条鱼的个头可真不小,能值不少钱吧?”
母亲瞪大了眼睛,有些错愕的问道。
“嗯,如果拿到县城里面去卖,应该得有五六十块吧。”
陈大山随口说了一句。
他也不管贵重不贵重,反正就是一个贺礼而已,大家图个热闹高兴。
再者说,陈大山他们家如今在村里顶门过日子,那么在人情世故方面就要非常的注重,也只有这么一来,村里人才会高看他们家一头。
如果什么事都办的抠抠搜搜,村里人都容易把他们家给孤立了,到时候路越走越窄,这可绝对不是什么好事。
十几分钟之后,母子两个就一起出发了。
要说老黄家距离他家也没有多远,也就是十二三分钟的路程。
这一路上,耳边都是吹拉弹唱的声音。
除了过年之外,村子里面已经好久都没有这么热闹过了。
“呦,他陈婶,你可算是来了。”
“今天客人来的很多,我们这边都忙不过来了,还指望着你去后厨帮帮忙呢。”
“大山,才几天不见,你这孩子又长得精神了不少,看起来就跟一个大人一样。”
黄母也是一个场面人,字里行间都有着非常强的控场能力。
“黄婶,恭喜恭喜,你叫我二哥今天娶新媳妇,我也没什么好送的,这条史氏鲟还请笑纳。”
陈大山微笑着点了点头,将手中这条大鱼送了上去。
“呦,这么大一条,这还真少见。”